在被俘的国军将领中,周士瀛的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解放战争末期,他被俘后,解放军没把他怎么样,反而宽宏大量,给了他“投诚将领”的优待,还送到西南军政大学高研班深造。可这家伙偏偏不领情,趁着看管不严的机会溜了号。那么,他到底逃去了哪儿? 周士瀛是个浙江人,家里条件一般,但他脑子好使,从小就爱读书。年轻时,他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那可是当时顶尖的学府。在复旦,他扎扎实实学了不少东西,为后来的人生攒下了本钱。大学毕业后,国家正乱,他没选择安稳日子,而是投身军旅,考进黄埔军校第八期交通兵科。在那儿,他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算是正式踏上了军人路。 黄埔毕业后,他还不满足,又跑去陆军大学、国防大学继续深造,甚至还漂洋过海到美国民事军政府学校高级班学习。在国外,他接触到了不少新鲜的军事理念,回来后自然成了国军里的香饽饽。这些经历让他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战眼光,为抗战时的表现埋下了伏笔。 抗战爆发后,周士瀛没闲着,直接上了前线。1944年的豫桂湘战役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那会儿,日军搞了个“一号作战”,50万大军压过来,国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关键时候,周士瀛当时是第1师3团团长,带着部队死守阵地。硬是扛了好几天,不但没让日军得逞,还干掉了一个中队。这事儿传出去后,报纸上都把他吹上了天,街头巷尾都在讲他的故事。他也因此升了官,当上了第94师师长,成了抗战英雄。 那时候的周士瀛,真的是风光无限,谁能想到几年后他的路会走得那么坎坷呢?
解放战争打起来后,周士瀛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他跟着国军在华北跟解放军交手,但老实说,仗打得不太顺,输多赢少。1949年初,傅作义在北京起义,他跟着李文坐飞机回了南京,向蒋介石汇报情况。蒋介石没追究他,胡宗南还帮着说了好话,结果他被任命为第90军军长。可惜,解放军势头太猛,他的部队根本顶不住。1949年底,成都沦陷,他带着人突围,没跑出去,在邛崃被解放军抓了现行。 被俘的时候,他估计心里挺忐忑,但解放军没为难他,反而给了他特殊待遇。这也成了他后来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被俘后,周士瀛没被关进大牢,而是得了个“投诚将领”的身份。解放军把他送到重庆歌乐山的西南军政大学高研班学习。这地方条件不错,专门用来改造旧军官,让他学新中国的政策。当时监管挺松,白天上课,晚上活动自由,压根不像坐牢。 按理说,这待遇已经够好了,可周士瀛不这么想。他压根没打算接受改造。有一天早上,他跟李文几个趁着看守换班,脚底抹油跑了。他们翻山越岭,费尽心思逃出了歌乐山。从那儿开始,他没停下脚步,先跑到广州,又转去香港。在香港,他靠着老关系躲了一阵子,最后联系上台湾那边。台湾同意接他过去,他就坐船去了,算是彻底回了蒋介石的阵营。 他这一跑,不光让自己的人生拐了个大弯,也让他的故事多了几分悬念。
到了台湾,周士瀛的日子跟李文完全不一样。李文因为“投诚”的事儿被蒋介石怀疑,混得不好。可周士瀛运气好,有胡宗南帮衬,加上蒋介石念着点老乡情,没太难为他。他先当了陆军总部参谋长,后来又做了澎湖防卫部副司令官,地位一点没掉。在军队里,他忙着处理军务,日子过得还算体面。 1972年,他61岁,正式退役。退下来后,他没闲着,靠着复旦学的知识,去了电子电器公司干活。那时候台湾经济正起飞,他赶上了好时候,生活平稳下来。后来,他慢慢淡出公众视线,晚年过得低调,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咋想的。 周士瀛这辈子,从抗战英雄到被俘将领,再到逃亡台湾,真的是波折不断。他被俘时,解放军给了他机会,可他偏要跑。这跑出去的代价不小,背负着争议不说,还得在台湾重新开始。有人说他聪明,抓住了机会跑了;也有人觉得他没眼光,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折腾。他为啥不留下?是放不下面子,还是真觉得台湾那条路更对?这些问题,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