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对华“钢铁征收12%%关税”。这被普遍认为是主要针对东大,这可能会被看作

阿智通鉴 2025-04-25 11:29:45

印度宣布对华“钢铁征收12%%关税”。这被普遍认为是主要针对东大,这可能会被看作是给川普政府的投名状。但是当局通过加征关,限制钢铁进口,反而破坏了自主发展钢铁冶炼技术的努力。   印度这回算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前脚美国副总统万斯刚踏上新德里的土地,后脚莫迪政府就宣布对华钢铁加征12%临时关税,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给特朗普政府递投名状。可算盘打得再响,数据一摆立马现原形——2024年中国出口印度的钢铁不过300万吨,只占全年1.1亿吨出口量的2.7%。这就好比有人想拿弹弓打大象,结果石子还没飞出去就先砸了自己的脚。   印度以为加税能保护本土钢铁产业,却忘了自己的钢铁厂有多依赖中国技术。中国五矿集团帮他们建的全球最大炼钢高炉还冒着烟,结果转头就被印度用关税“背刺”。更讽刺的是,印度电力系统65%的特高压变压器来自中国,这些设备三年就得更换一次,要是中国断供,印度夏天怕是连空调都开不了。还有他们引以为傲的UPI支付系统,70%的跨境结算技术靠中国支持,真要掐断这条线,印度人连买个菜都得揣现金。   这12%的关税对中国钢铁业来说不过是挠痒痒,可对印度制造业却是致命伤。2024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196万吨成品钢里,有大量不锈钢、电工钢等高附加值产品,这些都是印度汽车、家电产业的命脉。加税之后,塔塔钢铁、金达尔钢铁这些本土巨头倒是能喘口气,可下游中小制造企业就惨了——钢材价格飙升直接导致成本上涨,原本利润微薄的小企业只能关门大吉。更搞笑的是,印度钢铁产能扩张速度根本跟不上需求增长,2024年进口中国钢材还同比增长了22.8%,这时候加税纯属自己给自己挖坑。   莫迪政府打的如意算盘,其实是想在中美博弈中两头讨好。一方面用关税向美国表忠心,另一方面又不想彻底得罪中国——毕竟中印年贸易额近千亿美元,印度还享受着992亿美元的顺差。可这种骑墙策略注定两头不讨好:美国要求印度全面限制中国制造,甚至要把苹果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过去;中国则警告“任何牺牲中国利益换取美国关税豁免的行为都将遭到反制”。印度这步棋走得像在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最尴尬的是,印度加税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产业短板。他们总说中国钢铁“低价倾销”,却不提自己的铁矿石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更不提炼钢设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中国钢铁出口印度的价格比国际市场低15%,靠的是规模化生产和全产业链优势,这是印度短期内根本无法复制的。加税之后,印度钢企要么花高价买日韩钢材,要么用劣质国产货凑合,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的制造业。   国际社会对印度的操作也是一片看衰。欧盟在对华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选择协商解决,印度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当出头鸟,结果被中国商务部点名批评“拿中国当谈判筹码”。更讽刺的是,印度自己也在WTO状告美国的钢铝关税,这会儿却学起美国的单边主义,这种双重标准让不少发展中国家摇头。   这场关税闹剧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中国钢铁出口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度市场占比不到3%,就算彻底退出也无伤大雅。反观印度,失去中国这个稳定的钢铁供应源,他们的基建项目可能停滞,制造业成本将大幅攀升,甚至连电力供应都可能出问题。这就好比有人为了赶走一只蚊子,把房子点着了——蚊子没打着,自己反倒无家可归。   说到底,印度的问题出在战略短视。他们总想着用关税筑墙保护落后产能,却忘了真正的竞争力来自技术升级和产业协同。中国在钢铁领域从“世界工厂”向“技术高地”转型用了20年,印度想靠加税弯道超车,无异于痴人说梦。这场闹剧过后,莫迪政府或许该醒醒了:在全球化时代,闭关锁国从来都不是强国之道,更何况对手是拥有全产业链优势的中国。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