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河南 37 岁单身汉,捡回一个长尾巴的婴儿养,为了抚养他终身未娶,谁知25 年后,只能爬行的养子,靠养鸡赚了30万,给他建了个大房子养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2年,河南鲁山县的丁金栓在赶集的途中,发现了一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场景,在路边的一个破旧纸箱里,躺着一个小婴儿,身上裹着一块破碎的花布,孩子的屁股上竟然长出了像尾巴一样的肉疙瘩。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孩子注定活不长,有的说既然是先天性缺陷,谁还敢收养?但丁金栓不以为然,他蹲下来,仔细看着这个婴儿,心中不由得一动,那时他已经37岁,单身一人,生活简朴,或许这正是上天给他的一个机会,他决定将孩子带回家。 丁金栓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当父亲,他的生活本该简单而平静,但一见到这个孩子,他心中的那份责任感和父爱瞬间被唤醒。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他觉得,既然命运将这个孩子送到他的身边,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他,他给孩子取名“丁转成”,寓意着希望孩子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当丁金栓将孩子带回家时,孩子的身体状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经过检查,医生告诉他,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未来可能永远无法行走,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治病所需的高额费用几乎是无法承受的。 丁金栓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为了给孩子治病,他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卖掉,将钱拿去看医生,虽然医生也坦言无法彻底治愈,但丁金栓并没有放弃,他仍然带着孩子四处寻医,尽最大努力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 尽管丁金栓竭尽全力为孩子寻求治疗,但现实的残酷依旧让孩子的身体状况没有太大改善,丁转成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奔跑跳跃,他只能用双手支撑着身体,靠爬行动作代替走路,这让他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孩子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有时甚至会取笑他。 每当这种情况发生,丁金栓总是默默地安慰着丁转成,告诉他“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他坚信,孩子不必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放弃追求梦想,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正是努力和坚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转成逐渐长大,他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但也渴望能够有所作为,16岁那年,他向父亲提出了一个梦想——养鸡。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丁金栓还是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积攒多年的钱给了儿子,支持他去尝试,丁转成初次尝试创业,却因为经验不足和技术不熟悉,导致了初次的失败。 200只小鸡因暴雨冻死一大半,让他感到十分沮丧,但丁金栓并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他:“从头再来,没关系的。”这番话让丁转成重新找回了信心,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学习养鸡的技巧,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丁转成还专门跑去农技站学习,掌握了更多关于养鸡的知识。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丁转成的养鸡事业终于有了回报,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养鸡场逐渐发展壮大,年出栏量上万只,丁转成的努力不仅让自己摆脱了贫困,也帮助了其他村里的残疾人就业。 丁金栓看着儿子的成长,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满足,他知道丁转成的成功离不开那份坚韧不拔的毅力,而这份毅力,也正是在自己无私的爱与支持中培养出来的。 岁月流转,丁金栓渐渐年老,行动也不再灵活,看到父亲日渐衰老,丁转成心里有些不舍,他决定为父亲做一件大事,凭借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积蓄,他终于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新房子。 新房里有现代化的设施,温暖的卧室,带有抽水马桶的厕所,甚至还为父亲安装了暖气,看到这些变化,丁金栓感到无比欣慰,村里的人们纷纷夸奖丁家,大家都说丁家的祖坟冒了青烟。 如今丁转成的养鸡场不仅事业蒸蒸日上,还帮助了更多的困难家庭,丁金栓也已不再是那个常年劳作的农民,他更多的是在村里散步,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 这段父子之间的故事,见证了一个人从困境中自我奋斗、不断超越的历程,而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父爱如山,无论何时何地,那份始终如一的陪伴与支持,最终成就了一个非凡的人生。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从弃婴到孝子,“爬行娃”的艰难逆袭路
1992年,河南37岁单身汉,捡回一个长尾巴的婴儿养,为了抚养他终身未娶,谁
猫猫背九九
2025-04-25 11:35: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