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了!”2024年3月,重庆一男子花10860元买了两箱假酒,收到货后直接找

瑶露润荷香 2025-04-25 11:56:44

“闹大了!”2024年3月,重庆一男子花10860元买了两箱假酒,收到货后直接找商家要求“退一赔十”,开口索赔十几万!结果商家报警一查,这家伙竟不是普通买家,而是职业打假人,3年打了40多场官司,靠“打假”赚了近500万!法庭最终这样裁定了! 法庭的判决书静静地躺在桌上,重庆男子李某的赔偿梦想落空了。法院认定,他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打假人。 否了商家“退一赔十”的要求,就同意退货退款,还让商家赔18100块。 更狠的是,他的行为已经被捅到市场监管和税务部门,涉嫌搞乱市场的后果还在继续闹大。这一切,都从一年前那场“假酒风波”开始。 时间倒回2024年3月,李某走进重庆一家小酒肆,掏出10860元买下两箱白酒。 东西刚拿到没多久,他就找到卖家,说酒是假的,要赔十几万。 商家起初被这架势震住,但很快察觉蹊跷:这人怎么对索赔流程如此熟练?报警后,警方查明真相——李某是个职业打假人,专靠钻法律漏洞赚得满盆满钵。 李某的套路堪称精密,过去三年,他发起了40多起诉讼,获利近500万元。 他专挑中小店铺,锁定白酒、保健品等容易出问题的商品,这些商品往往包装简陋、备案缺失,正好成为他索赔的突破口。 下单后,他麻利地保存证据,收到货就狮子大开口索要高额赔偿。商家若退让,他轻松赚一笔;若硬碰硬,他立马诉诸法庭,靠着熟练的诉讼套路频频胜诉。 他用不同身份下单,甚至与他人分账,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判决结果传开,社会舆论炸了锅。 有人称赞李某是维权斗士,震慑了售假商家;也有人痛斥他假借法律牟利,伤害了小商家生存空间。 这种争议将职业打假的复杂性推到台前,法律本意是保护消费者,却被李某当作生财工具,引发了关于维权与牟利界限的激烈争论。 这场风波彻底揭开了法律的模糊面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职业打假人的界定模棱两可,各地法院的裁决也是各唱各的调。 有的支持高额赔偿,有的认定恶意牟利,这种模糊让投机者有机可乘,也让市场信任受损。 未来,法律需划清合理维权与恶意索赔的界限,才能既守护消费者权益,又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0 阅读:115

评论列表

默认名

默认名

4
2025-04-25 13:03

你不卖假酒别人如何找你索赔?

瑶露润荷香

瑶露润荷香

瑶露润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