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一27岁新四军士兵复员回乡,媒婆给他介绍了一43岁、有6个孩子的寡妇

文山聊武器 2025-04-25 18:16:42

1955年,一27岁新四军士兵复员回乡,媒婆给他介绍了一43岁、有6个孩子的寡妇,但没想到,他同意了。然而见面后,女人却愧疚的说:“对不起,隐瞒了你一件事。” 周元官,1928年出生在江苏一个穷乡僻壤,家里靠种地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1937年日本鬼子打进来,他亲眼见村里被糟蹋,恨得牙痒痒。1943年,15岁的他跑去参加新四军,那会儿新四军在华中到处打游击,跟日军干得热火朝天。他个子小,先在后勤混,后来胆大心细,调去前线扛枪。1944年突袭日军补给站,他肩膀挨了一枪,腿也落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 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1947年孟良崮战役,他爬山包抄敌人,立了四等功。1948年淮海战役,他胳膊又挂彩,还抢了个桥头堡,拿了一等功。1949年渡江时船炸了,他掉水里救战友,伤上加伤。六年里负伤六次,1955年实在干不动了,27岁复员回老家。父母早没了,家里空荡荡,他一个瘸腿汉子,日子不好过。那时候新中国刚起步,经济烂摊子一堆,复员兵想找个活路都不容易。 1955年秋天,村里媒婆王大妈拎着几个柿子找上门。她是个热心肠,专门给人拉红线。她跟周元官说,有个43岁的寡妇叫沈邦珍,老公死了好几年,一个人拉扯6个孩子,日子苦得没法说,想找个男人搭把手。周元官一听,皱了眉,岁数差16岁,还带6个娃,谁听了都得犯嘀咕。可王大妈劝他:“你腿脚不好,也得有人照顾啊,她家缺个男人,你们正好凑一对。”周元官想想自己孤身一人,咬牙答应见一面。 几天后,他穿上最体面的衣服,拄着拐去了沈家。沈邦珍家里收拾得挺干净,6个孩子有大有小。她挺热情,招呼他吃饭,桌上就稀饭咸菜,家底薄得一目了然。两人聊了聊,她说孩子多嘴杂,他讲打仗的事,气氛还算融洽。她先开口提结婚,周元官没多想就应了,还掏钱给孩子们买衣服。可就在这时候,沈邦珍吞吞吐吐地说,家里欠了债没还清。周元官愣了一下,没甩手走人,反而说:“没事,咱们一起扛。”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结了婚,周元官搬进沈家,把6个孩子当自己的养。他当过兵,家里规矩立得严,教孩子干活、做人。他腿不好,出不了大力气,就学木工,给村里人打家具挣点钱。沈邦珍下地干农活,俩人攒钱还债。那年头农村穷,吃饱都难,他们硬是咬牙撑了下来。 大儿子韩宏喜27岁结婚,他帮着操持,二儿子韩鹤根成家,他也出了力,女儿出嫁,他凑了嫁妆。沈家还有个大女儿桂香早年送人,他跑去接回来,又收养了孤女韩桂云和李昌来,家里成了7个孩子的大家庭。 60年代日子更紧巴,粮食不够吃,俩人宁可自己饿着,也让孩子有口饭。孩子大了陆续成家,逢年过节都回来,家里热热闹闹。晚年周元官跟大儿子住,儿孙满堂,村里人常听他说当年的事。沈邦珍80多岁走了,周元官活到90岁,俩人葬一块,子孙多得数不过来。

0 阅读:390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