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刘伯承接到一封来自鲁西的电报,脸色瞬间大变,他抓起电报,冲到译电室,啪往桌子一摔:“是不是有误,再译一遍!”电译员重译后,他一下瘫坐在椅子上,半天没缓过神。
这封电报上究竟写了什么内容,竟然让刘伯承有如此表现?
原来电报正是主席发来的,其中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是让他们趁热打铁赶紧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以免出现其他的意外。
看到电报后的刘伯承,霎时间变了脸色,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这电报上的内容。
1947年6月,中国解放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为了能够有更多的进展,赶紧让战争结束,让中国恢复和平,主席开始对当前的局势进行分析。
他指出:“虽然国民党有美军在背后的支持,但是他们的士兵士气不高,而且不得民心,再加上他们领导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只要心细就一定能找到攻破他们的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虽然没有外国的帮助,可是我们得民心,而且士兵们都有很高的战斗热情,也就是经济上不太好,但这都是小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战胜蒋介石,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就这样在主席英明的决策下,我们开始发起了对国民党的进攻,打响了鲁西南战役第一枪,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而刘伯承正是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之一。
士兵们在他们的指挥下,采用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作战方式,一举突破了蒋介石所设的重重障碍,成功的在28天内结束了这场战争,打破了蒋介石“四十万大军”的梦,然后胜利的攻进鲁西南地区,扩大了我方的阵地。
同时还消灭了蒋介石一定的正规军,增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粉碎了蒋介石的黄河战略,解放了数百万人民,为之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的鼓舞了士兵。
而蒋介石面对这一状况只能急得跳脚,最后,他不甘心又开始想法子准备对付这支军队。
蒋介石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期间,正是我军休养调整的机会,因为,虽然我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可是因为我们的武器,粮食等各个方面都不太完美,所以这次之后我军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如果持续作战,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考虑到这一问题后,刘伯承和另一个领导人就命令部队在附近驻扎了下来,准备调整一段时间。
这天,忙里偷闲的刘伯承正和战友一起散步,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走的时候,一位参谋人员慌张的走到他们跟前,并递给了刘伯承一份电报,看到电报后刘伯承满脸惊讶,然后不顾旁边的战友直接拿着电报往译电室跑去。
进去之后他将电报往桌子上一拍吩咐道:“再重新把这份电报翻译一遍,看看是不是哪个地方出错了,不然我根本不敢相信这电报上的内容。”
然而,等到这份电报被重新翻译出来后,刘伯承顿时傻了眼,然后瘫坐在椅子上,嘴里还嘟囔着:“这内容竟然和刚才一模一样。”
等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一旁的战友见状便询问刘伯承说:“这是哪里发来的电报,上面说什么事情,你为何会有这种反应?”
没有过多的解释,刘伯承只是将手里的电报递给了对方。
然而看过这封电报后,刘伯承的战友也变的严肃了起来。
原来,这是主席发过来的,他担心蒋介石会有其他的动作,而这边给的支援军可能不能及时赶到,于是就发了份3“A”级的电报,通知刘邓大军赶紧行动。
考虑到现实原因的刘伯承再次找到上级,准备与他们商量商量缓几天,可是上级给他的回信却是不行。
与刘伯承一同指挥战役的同志也知道此事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于是就劝说刘伯承,最后刘伯承同意了。
做好决定后,刘伯承等人又开始整装待发,准备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自此之后,又开始了他们的艰难旅途。
正义的战争是不会失败的,正如大家所希望的,在刘伯承等人的带领下,这支大军突破重重难关,顺利的甩开了国民党军,成功的到达安全区域,并且还开始为下一次的战斗准备了起来。
而蒋介石这边一次次的失败,让士兵们也丧失了战斗的热情,再加上武器的损失,可以说他的计划眼见着功亏一篑。
但是我军并没有得意洋洋,而是找准时机,准备给蒋介石再来个下马威,杀他个措手不及,让他根本毫无招架之力,然后乖乖的束手就擒。
先生
写的什么乱七八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