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位头发全白、瘦到脱相的老人,被无罪释放。妻女看到他这个模样都心疼得直掉眼泪。然而,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个人,曾经拥有万贯家财,是上海鼎鼎有名的人物。 在清末民初那个动荡的年代,盛宣怀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位晚清"洋务派"重臣不仅官至从一品,更是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他一手创办的官督商办实业企业遍布全国。 作为盛宣怀的长子,盛昌颐承袭了父亲的事业。在外人看来,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前途无量。 盛昌颐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在家庭生活上却颇为复杂。他的正室宗恒宜出身名门,是他门当户对的发妻,两人感情甚笃。 因为常年在外为官,盛昌颐先后纳了五房小妾。这五位小妾中,只有殷姓小妾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盛佩玉。 对于盛佩玉来说,命运从小就给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四岁那年,父亲盛昌颐因病去世,从此母亲失去了依靠。 所幸,盛佩玉作为盛昌颐唯一的遗女,获准留在盛家。继母宗恒宜将她抚养成人,给予她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 1916年,盛家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掌舵人盛宣怀的离世。这位晚清名臣的葬礼可谓惊动了整个上海滩。 葬礼当天,前来吊唁的达官显贵络绎不绝。就连沿途的餐馆、旅店的阳台,都被附近的百姓租下,只为一睹这场盛世葬礼的风采。 就在这场葬礼上,十一岁的盛佩玉遇见了一个比她小一岁的男孩。这个男孩就是邵云龙,他是盛宣怀四女儿盛樨蕙的外孙。 邵云龙的祖父邵友濂同样是晚清重臣,曾任湖南巡抚和台湾巡抚。父亲邵恒则继承了家业,在上海滩也是声名显赫。 两个孩子虽是表亲,但这却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正所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次相遇成为了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诗经》中读到"佩玉锵锵,洵美且都"这句诗后,邵云龙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邵洵美。这一改名不仅寄托了对表姐的爱慕之情,更是他对美好文学的追求。 1927年的上海卡尔登饭店内,一场豪门婚礼正在举行。这场婚礼的主角是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邵洵美与盛家大小姐盛佩玉。 婚礼现场星光熠熠,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亲自担任证婚人。著名诗人徐志摩、画家徐悲鸿等文化界名流都前来祝贺。 这场婚礼被《上海画报》整版报道,将这对璧人的婚礼盛况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当时的上海滩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令人瞩目的社会盛事。 在婚礼前,盛佩玉提出了三个婚姻条件:不准抽大烟、不准赌博、不准有别的女人。这三个条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新潮。 婚后的邵洵美被南京特别市市长邀请担任秘书。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不适应官场的氛围,仅仅三个月后就毅然辞职。 辞官后的邵洵美投身文化事业,他开始经营书店、创办杂志。这一选择得到了盛佩玉的全力支持。 当时的徐志摩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准备关闭新月书店。邵洵美二话不说,接手了这家书店。 他创办的《时代画报》、《时代电影》、《十日谈》等杂志,都是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刊物。在最繁忙的时候,每五天就要出版两种杂志。 他与《孽海花》的作者曾孟朴成为忘年交,两人经常就文学创作进行探讨。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友谊超越了年龄的界限 盛佩玉则专心持家,为邵洵美生下五个孩子。她不仅照顾好家庭,还要应对丈夫在事业上的各种需求。 1935年,一场意外的相遇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那年邵洵美在万国艺术剧院认识了美国女作家艾米丽·哈恩,后来她获得了一个中文名字:项美丽。 1937年,日军侵华的铁蹄踏进上海。邵洵美带着一家人逃离杨树浦的家,躲进了法租界的霞飞路。 在这段避难时期,项美丽以邵洵美朋友的身份住在他们家的隔壁。她凭借记者身份,多次往返战区,帮助搬运邵家的书籍和物品。 这段特殊时期,邵洵美创办的杂志都以项美丽的名义发行。但随着战事的持续,邵家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 盛佩玉发现丈夫不仅打破了不抽大烟的约定,还和项美丽发展出超越友谊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她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包容。 战争给上海文化界带来了沉重打击,邵洵美的出版事业难以为继。家中的积蓄在连年亏损中逐渐耗尽。 曾经的文化名人,不得不变卖家中物品维持生计。连最心爱的书柜,也只能低价卖给街道食堂当碗柜。 邵洵美晚年被肺原性心脏病折磨,容貌日渐枯槁。那个皮肤白皙、风度翩翩的才子,如今连老友都认不出来。 当他离世时,身上只有一双新袜子,却留下了数千元的债务。这些债务包括医疗费、房租,还有向私人的借款。 盛佩玉没有抱怨,而是选择承担起这些债务。她变卖了剩余的财物,甚至去打扫街道来还债。 项美丽后来离开上海,与一位英国人结婚。她在国外继续从事写作,完成了《宋氏三姐妹》等作品。 对于这个家族来说,时代的变迁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昔日显赫的盛家和邵家,都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沧桑巨变。 1962年,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获得无罪释放。这个消瘦的老人正是当年风光无限的盛家后人。
1962年,一位头发全白、瘦到脱相的老人,被无罪释放。妻女看到他这个模样都心疼得
底层史观吖
2025-04-26 10:49:5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