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为什么总拿手绢?宫廷礼仪里的‘帕子文化’有多讲究? 咱们看清宫剧的时候,

绿杨阴里情丝绕 2025-04-26 20:30:40

清朝妃子为什么总拿手绢?宫廷礼仪里的‘帕子文化’有多讲究? 咱们看清宫剧的时候,经常能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妃子们手里总是捏着块手绢,走路时捏着,说话时捏着,连吃饭时都要放在手边,这可不是导演随便安排的道具,而是大有讲究的"帕子文化"。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小小一方手帕在清朝后宫里到底有多重要。 先说说这手帕的材质,那可讲究得很,普通老百姓用的可能就是块粗布,但宫里妃子们用的必须得是上等丝绸,最好的要数江南织造局特供的杭绸。 这种丝绸薄如蝉翼,放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重量,手帕边上还得用金线银线绣上花纹,皇后用的要绣凤凰,妃子用的绣牡丹,嫔位以下的就只能绣些普通花草了,慈禧太后用的手帕更是夸张,每条都得用金线绣上"福寿安康"的字样,用一次就扔,绝不重复使用。 手帕在宫里的用途可多了去了,首先是最基本的擦手擦脸,妃子们特别注意形象,稍微出点汗就得用手帕轻轻按压,绝不能像咱们现在这样随便用手抹,喝茶前要用帕子沾沾嘴角,吃饭后要用帕子擦擦手,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礼仪,要是哪个妃子在这些场合没用帕子,那可是要被笑话没教养的。 再来说说手帕在宫廷礼仪中的特殊作用,妃子们见到皇上、太后时,必须手持帕子行礼,这个行礼的动作可有讲究了,请安时要把帕子轻轻甩开,蹲安时要把帕子按在身侧,磕头时要把帕子叠好放在地上,这些动作都得练到行云流水才算合格。 刚入宫的秀女们第一件事就是学怎么用帕子行礼,据说要练上好几个月才能掌握要领。 手帕在社交场合更是不可或缺,妃子们聊天时,说到伤心处要用帕子按按眼角,听到什么惊人的消息要用帕子掩住嘴,看到不喜欢的人要用帕子轻轻扇风。 这些动作看似随意,其实都是在传递信息,比如两个妃子正在说话,其中一个突然用帕子掩嘴,那可能就是在暗示"隔墙有耳",这种用手帕传递暗号的方式,在深宫里特别常见。 手帕还有个很实际的用途就是当香囊,妃子们会在手帕上洒香水,或者包些香料在里面,这样走到哪都带着一股香气,慈禧太后就特别喜欢用茉莉花熏手帕。 据说她走过的地方,好一会儿都留着花香,夏天的时候,手帕沾上花露水擦汗,既凉快又驱蚊,冬天的时候,手帕包着暖炉暖手,一举两得。 在特殊场合,手帕的作用就更重要了,比如妃子侍寝的时候,必须带上一方崭新的白手帕,这是规矩,怀孕的妃子要用黄色的手帕,遇到丧事则要改用素白手帕,这些讲究一点都不能错,错了就是大不敬,光绪帝的珍妃就曾经因为用错了手帕颜色,被慈禧太后当众训斥。 手帕还可以当作信物,妃子们关系好的,会互相赠送手帕当作友谊的见证,皇上赏赐的手帕更是莫大的荣耀,得好好珍藏,乾隆皇帝就经常把自己用过的手帕赏给得宠的妃子,得到赏赐的妃子要把手帕供起来,每天还要对着它行礼。 说到手帕的保养,那也是一门学问,上等的手帕不能用水洗,得用蒸汽熏,然后放在檀香木盒子里保存,每条手帕都有专门的宫女负责打理,弄脏了一点就得立即更换。 有个老太监回忆说,伺候慈禧太后的宫女,每天要准备几十条干净手帕,随时更换,用过的脏手帕也不能随便扔,得统一收好,定期销毁,就怕被人拿去做什么巫蛊之事。 结语:这小小的一方手帕,承载着太多宫廷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礼仪规矩的体现,也是妃子们在深宫中的情感寄托,现在想想,咱们现代人用纸巾,用完就扔,实在是少了很多韵味。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现在这样好,至少不用为了块手帕整天提心吊胆的,那些繁复的宫廷礼仪,就让它留在历史里吧。

0 阅读:46
绿杨阴里情丝绕

绿杨阴里情丝绕

绿杨阴里情丝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