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国民待遇何时休?中国学生校园内遭留学生围殴毁容,洋身份不是免罪金牌!
4月23日,江西理工大学健身房内,中国学生小李被多名外籍留学生围殴至满脸是血、面部缝针毁容。当“这里是中国”的怒吼沦为冲突导火索,当施暴者倒地装死、围观者无人敢拦,这起事件撕开的不仅是校园安全的漏洞,更是“洋大人”特权思维的遮羞布。
当晚7点半,小李如常锻炼时遭遇无礼抢夺器械。面对外籍生“你会说英语吗”的挑衅,他硬气回怼“这里是中国”,却不知对方已暗中摇人。二十分钟后,走出健身房的小李被数名留学生围堵,主犯戴着戒指一拳砸向其面部,鲜血瞬间模糊视线;两名帮凶从背后死死锁住双手,其余人轮番踢打。直到小李瘫软倒地,这伙人才四散而逃,临走前还不忘用蹩脚中文辱骂。
“衣服鞋子全是血,眼睛肿得睁不开,嘴里烂得吃不下饭。”病床上的小李自嘲“毁容了”,却仍自责“若没争执或许不会被打”。可网友不买账:“在自己的地盘被外国人打,江西理工男生十年抬不起头!”“大清亡了110年,某些人膝盖骨还没长好吗?”更令人心寒的是,校方虽回应“正配合警方调查”,却悄然关闭评论区,而传言中“让受害者道歉”的荒诞操作,虽被当事人辟谣,却已点燃舆论怒火。
这并非孤例。3月该校曾发布“留学生专场服务”帖子,折射出的优待思维与近期事件形成刺眼对比。从留学生专用宿舍、高额补贴到“女生伴读”争议,部分高校用超规格待遇养出了“人上人”心态:插队打保安、违规骑摩托撞人、如今更演变成校园围殴。法律面前,这些“特权”不堪一击——《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结伙殴打他人可处15日拘留,《出境入境管理法》更规定刑事犯罪必须驱逐出境。2017年山东大学留学生案便是前车之鉴:外籍肇事者最终被判刑驱逐,证明中国司法从不因国籍“加宽容”。
但网友的质疑直指核心:视频15:32发布,19:29仍在追问“处理结果呢”?按《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治安案件7日内办结,伤情鉴定3日内出具。程序正义需要时间,可公众的焦虑恰恰源于“超国民待遇”的刻板印象——当留学生闯祸总能“低调处理”,当本土学生维权常需网络发声,信任裂痕早已存在。
目前,江西理工称“积极调查”,警方表态“依法处理”。我们期待看到:施暴者被严惩不贷,校方彻底斩断“优待链条”,更期待这记重拳能打醒所有沉迷“国际化排名”的高校——留学生的质量不靠特权堆砌,而该用尊重与平等丈量。
(您怎么看?评论区聊聊:高校该不该取消留学生超国民待遇?)
来源: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