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台湾连长冒死游泳横渡台湾海峡,回到祖国大陆,面对连番审问,他的妻子一问三不知,只记得丈夫曾说:“如果我哪天忽然失踪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 1979年的台湾海峡,不只是地理上的分隔线,更是政治上的高压线。那时候,两岸关系紧张得像拉满的弓,普通人想跨越这条海峡,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就在这一年的5月16日,一个叫林毅夫的台湾连长,偏偏干出了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儿。 林毅夫原名林正谊,1952年出生在台湾宜兰县。他爹林火树是个念旧的人,常跟他讲家族在大陆的根儿,讲着讲着就把对祖国的感情种在了他心里。1971年,林毅夫考进台湾大学学农业工程,可没待多久,1972年就转去了陆军军官学校。1975年毕业后,他被派到金门马山连当连长,那地方离大陆最近时才2130米,站在岸边都能望见对面的影子。 在金门当兵的日子,林毅夫没闲着。他听着大陆的广播,知道了1978年改革开放的事儿,心里开始痒痒,总觉得对岸有啥不一样的东西在等着他。1978年,他还挤出时间拿了个政治大学的企业管理硕士学位,脑子活络得很。那时候,他跟妻子陈云英已经结婚三年,有了两个儿子,日子过得挺美满。可他心里那股回大陆的念头,却越来越压不住。 1979年5月16日晚上,林毅夫瞅准了大退潮的机会,穿上救生衣,拿了个手电筒,就从金门跳进了海里。他事先跟手下的兵交代:“今晚有特殊演习,谁也别出去,听到啥动静也别管。”这招挺聪明,保住了他行动的保密性。他用自由泳,拼了命地游,差不多三个小时后,筋疲力尽地爬上了厦门的岸。解放军发现了他,把他带走,从此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篇章。 这边林毅夫上了岸,那边台湾军方炸了锅。连长不见了,搜了一圈,只找到双标着“连长”的球鞋,军方猜他八成是叛逃了。陈云英被叫去审讯室问话,军官问啥她都摇头,说啥也不知道。她就记得林毅夫走之前说过一句:“如果我哪天忽然失踪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这话听着怪瘆人的,可她真没多想。军方看她不像装的,就让她回家了。之后,陈云英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甚至还给林毅夫立了个牌位,以为他没了。 林毅夫到了大陆后,没闲着。1982年,他在北大拿了政治经济学硕士,后来又跑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了个经济学博士,1986年毕业。1987年回北大教书,1994年还弄了个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8年到2012年,他当上了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师,算是混得风生水起。陈云英呢?1982年带着俩儿子去了美国跟他团聚,后来成了特殊教育专家,还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 这事儿咋看咋传奇。一个台湾连长,愣是从金门游到厦门,从军人变学者,还在世界舞台上露了脸。他为啥这么拼?说白了,就是心里有股劲儿,想回大陆,想看看改革开放到底能把国家带到啥地步。他的选择不光是个人追求,也跟那时候两岸的局势、国家的变化挂上了钩。 再说说那句“苦守寒窑十八年”。这话听着像玩笑,可真挺戳心。陈云英当时啥也不知道,只能一个人扛着家,守着希望。她不是啥负面人物,就是个被命运推着走的普通人。那时候的她,可能压根没想到,十八年后真能跟丈夫在美国重逢。 这故事放到1979年的大背景里看,挺有意思。那会儿大陆刚改革开放,台湾还在戒严,两边老百姓互相啥也不知道,只能靠广播听点消息。林毅夫横渡海峡,不光是他一个人的事儿,还带着点时代的气息。他游过去的时候,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后来的路会跟国家的经济发展、两岸关系的起伏连得这么紧。 林毅夫后来没少为中国经济出力,也一直念叨着两岸统一的事儿。他从自己的经历里琢磨出不少东西,觉得两岸老百姓其实没啥大差别,就是被历史和政治隔开了。他这辈子,从金门的连长到世界银行的经济师,再到为国家建言献策的人,走了条没人想得到的路。
民国年间,有一富商请名医范文虎到府上给妻子看病。范文虎诊断后,快速下笔:急宰活猪
【10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