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韩增丰中弹倒地装死,日军师团长大喜,第一时间跑过来验尸,谁知这时,韩

百年战争录 2025-04-28 11:53:59

1943年,韩增丰中弹倒地装死,日军师团长大喜,第一时间跑过来验尸,谁知这时,韩增丰却猛地起身,从袖口甩了一颗手榴弹!

“柳里河有个湾子村,湾子村出了个韩增丰,敌人怕他韩猛子,他为人民建奇功。”这首儿歌,至今在河北省平山县广为流传,诉说着抗日英雄韩增丰的传奇故事。他作战勇猛,被誉为“韩猛子”,日军则称他为“战神”。在他的抗战生涯中,个人歼敌100余名,创造了晋察冀抗日斗争的奇迹。 韩增丰,字光宇,1916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观音堂乡湾子村,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少年时期,他受到家庭熏陶和老师教育,形成了强烈的爱国意识,并通过勤学苦练掌握了一身过硬的武艺。中学时期,他因反对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领导学生运动,并创办《晓报》宣传抗日主张,但国民政府的镇压让他毅然弃笔从戎,考入山西军官学校系统学习军事知识,毕业后成为阎锡山部队的一名排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韩增丰参加了茹越口战斗。他因作战英勇被提升为连长。然而,阎锡山部队的腐败和内部争斗令他失望,他决定回乡组织抗日游击队。在父亲韩永年的支持下,他的队伍迅速发展到160余人,并投奔中共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成为冀西游击队三队队长。 同年10月,韩增丰回乡组建抗日武装,并先后担任冀西游击队第三大队长、第八大队三中队长等职务。他率领的队伍不断壮大,与平山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李谨亭一起开展游击战斗,抗击日军的扫荡和侵扰。在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的领导下,他所率的游击队编为第二大队,韩增丰担任大队长。在抗战中,韩增丰带领的游击队屡次打击日伪军,粉碎敌人的“扫荡”计划,保护了根据地的安全。

1943年10月的深秋,晋察冀根据地的宋营村笼罩在夜色中。村中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横卧着一具"尸体"。这个倒在碾盘上的人,正是在晋察冀军区赫赫有名的八路军区队长韩增丰。他的背部中了两颗子弹,此时面朝下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 包围村子的日军发现了这个"战利品",立即将消息报告给了110师团长林芳太郎。这位日军将领闻讯后立即从指挥部赶来,他要亲眼确认这个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八路军指挥官是否真的已经毙命。 林芳太郎来到现场时,四周已经围满了日军士兵。昏暗的夜色中,只见韩增丰的身影静静地俯卧在碾盘上。这个场景让林芳太郎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安,他想要看清韩增丰的面容,便示意身边的士兵将"尸体"翻转过来。 就在日军士兵刚碰到韩增丰的那一刻,原本"已死"的八路军指挥官突然暴起,他的袖口中闪出一道寒光——那是一枚早已准备好的手榴弹!在场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手榴弹就已经飞向了林芳太郎所在的位置。 爆炸声划破夜空,几名日军士兵当场倒地。林芳太郎虽然有随从拼命保护,仍被爆炸的冲击波掀翻在地,受了轻伤。而在这次惊心动魄的较量中,年仅27岁的韩增丰也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林芳太郎本人。作为日军110师团的最高指挥官,他曾经历过无数次战斗,但从未见过如此决绝的场面。当地的日伪军对韩增丰的态度极为复杂,在他的带领下,八路军不断给日军造成重创,这也是林芳太郎一直想要亲眼见识韩增丰的重要原因。

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珍藏着两本书:《论共产党史》和《哲学的党性》。它们是抗战英雄韩增丰生前反复阅读的书籍。韩增丰,这位被日军称为“黑狸虎”“活张飞”的抗日猛士,以智勇双全的作战方式,留下了无数传奇。 1938年12月,韩增丰得知日军温塘据点部队向我军“扫荡”,他抓住敌后空虚的机会,化装成百姓,率队假扮慰劳队携带枪支弹药潜入据点。在据点门口,他果断拔刀刺杀敌军军官,随即带领队伍迅速攻入,歼灭一个日军中队,烧毁温塘碉堡群,缴获大量军需物资。这场战斗大获全胜,《晋察冀日报》特刊《白菜不好吃,巧计破温塘》记录了这一壮举。 1939年冬,军区急需布匹和棉花,韩增丰主动请缨解决这一难题。他率队夜袭大郭村飞机场,巧妙突破防线,转移大批布匹和絮棉,并炸毁两架日军飞机。这次行动不仅解决了军需问题,还受到彭德怀的嘉奖。 韩增丰不仅在战场上威震敌胆,在敌占区更是名声远扬。他特立独行,常以高调的姿态穿行于敌人视线中,令人难以捉摸。敌伪军对他既恨又怕,甚至主动为他通风报信,连敌占区的伪军也不敢阻拦他的行动。“韩老爷”的名号成了敌占区的通行证。 1940年春,他护送聂荣臻司令穿越正太铁路,凭借胆识和威慑力未费一枪一弹成功通过封锁线。这种威信在部队中形成了独特的震慑力,让敌人闻风丧胆。韩增丰率队与敌伪军血战三百多次,成为抗日根据地的英雄人物。 韩增丰的英勇事迹和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他被追授上校军衔和战斗英雄称号,家乡一度以他的名字命名。1944年,为纪念他,家乡修建了烈士墓。解放后,韩增丰的灵柩被迁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而家乡的烈士墓依然保留,成为后人缅怀他的精神丰碑。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