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3年,黄维见军粮发霉还掺着砂石,给何应钦的办公室寄去了一袋,何应钦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28 14:43:25

[太阳]1943年,黄维见军粮发霉还掺着砂石,给何应钦的办公室寄去了一袋,何应钦大怒,派人调查黄维,黄维的顶头上司关麟征也趁机发难。 (信息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2018.11.8黄维,一个将军的“改造”) 年过八旬的黄维,固执地低着头,专注于眼前的图纸和各种零件,他想要打造一台能够永久运行的机器——永动机,这听起来像科幻故事,但却是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什么原因驱使着他,让他如此着迷于这个科学界公认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呢,他的人生经历过哪些起伏,才导致他如此的执迷不悟,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需要回顾黄维充满波澜的一生,去了解那段被时代巨浪推动的悲凉故事。 黄维是一位国民党将领,他并非军人世家出身,但却在战场上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儒雅的风度,特别是在淞沪会战中的罗店战役里,他沉着冷静地指挥部队,奋勇杀敌,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有效遏制了敌人的攻势,除了展现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黄维还非常体恤士兵,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是一位深受部下爱戴的将领。 他亲眼见到士兵吃的军粮腐烂发霉,还混着沙子石头,每个月只有六块钱的少得可怜的军饷,心里非常愤怒,为他们感到不平,正是这份关心士兵的心意,也给他后来的悲惨遭遇埋下了祸根。 1943年,黄维心疼士兵们吃不上好饭,就把一包长毛的军粮寄给了国民党总参谋长何应钦,还写了报告反映部队里实际情况,他原本希望上面能重视这个问题,帮大家解决困难,结果这事儿反而惹恼了何应钦。 何应钦觉得黄维让他丢了面子,就找了个理由调查黄维是不是也在“吃空饷”,实际上,当时国民党军队里“吃空饷”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不管是中央军还是地方部队,都靠虚报人数来多领军饷。 黄维也是如此,但他把所有钱都用在军队建设上,自己没有拿一分,他公开声明,谁能找到他贪污的证据,就依法处理他,可惜,在复杂的派系斗争中,事实真相显得很无力。 黄维的上级关麟征,由于个人与陈诚关系不睦,趁着机会暗中使坏,向何应钦提供了许多对黄维不利的消息,严重的是他捏造事实,指控黄维鼓动军队反对何应钦,何应钦接到报告后,立刻汇报给蒋介石,黄维为了这件事,专门跑到昆明与何应钦当面对质,但是没有任何作用。 虽然蒋介石最终没有追究黄维在“军粮事件”中的责任,但这件事最终没有明确的结果,不了了之,黄维因此感到非常失望,对国民党感到灰心,于是愤然辞去军职,回到家乡种田,他对妻子说,现在抗日战争不能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国家的腐败,他不想和那些腐败分子同流合污。 陈诚极力举荐,次年黄维得以重返军队,负责新兵训练,之后职位不断提升,表面上看,他再次受到器重,实际上,却又一次被卷入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争斗,最终在淮海战役中战败被俘,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里,黄维的思想极其顽固,拒绝接受改造,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永动机”的研究上,希望以此来逃避思想改造,甚至幻想能以此作为贡献,从而获得特赦出狱。 那边厢,黄维的妻子蔡若曙得知丈夫被抓的消息,内心遭受巨大打击,为了和丈夫团聚,她历尽磨难,绕道从台湾回到大陆,选择在上海图书馆工作,独自一人承担起养育五个孩子的重任,她多次长途跋涉前往北京,探视被关押的黄维,恳求他积极配合改造,争取早日回家,但是她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被黄维拒绝。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十一年里,国家多次进行特赦,但是每次名单上都没有黄维的名字,蔡若曙感到彻底绝望,最终选择了自杀,虽然幸运地被救了回来,但是精神受到了严重打击,患上了精神疾病,然而,身处监狱中的黄维对此事毫不知情。 1975年,黄维终于被特赦释放,与分别多年的妻子蔡若曙团聚,可惜一年后,蔡若曙再次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幸离世,晚年,黄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军事历史的研究工作,还曾回到曾经战斗过的罗店战场,追忆牺牲的战友们。值得一提的是,他对“永动机”的强烈兴趣始终没有改变。 黄维这个人,他的一生简直就是理想和残酷现实狠狠撞击的悲剧,也是大时代浪潮下个人命运挣扎的缩影。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醉卧桃花林间

醉卧桃花林间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