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周作人携日本妻子,住进大哥鲁迅用全部身家4000元买下的北京大宅。4年后,他举起铜香炉砸向鲁迅,将其赶出去租房,自己则和妻子占有大宅。后来,面对鲁迅3次求和,周作人都不接受。 周作人是鲁迅的弟弟,从小备受鲁迅关照,很敬重这位大哥。可因为妻子,他对鲁迅做了上述过分的事,还不听鲁迅劝阻沦为汉奸,晚年含泪表示:“我其实很爱家兄。” 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并不是鲁迅最理想的弟媳。在鲁迅看来,当初羽太信子嫁给周作人的目的并不单纯。 说起来,兄弟俩还是同时认识的羽太信子。 那是1906年,周作人刚到日本留学,鲁迅已经从医科学校退学,弃医从文。为了更好照顾弟弟,鲁迅租了一处房子与他同住,还请了一个清洁女佣。 这个女佣便是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看中周氏兄弟的“钱”途,而且深知柿子要挑软的捏,对生性老实的周作人下手。 周作人毫无招架之力,很快俯首称臣。不久后,在羽太信子的催促下,尚在求学的他不顾鲁迅反对,匆忙和羽太信子结了婚。 鲁迅虽然很不满,认为这个女人心机太重,但也不忍心看弟弟受苦。那时周作人没有收入,夫妻俩的生活用度由鲁迅一人承担。 当时鲁迅收入微薄,难以支撑。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提前回国工作,逐渐在文化界站稳脚跟。 周作人毕业回国时,鲁迅已经为他的文化事业铺好路,连住房都给安排妥当。羽太信子跟着来到中国,相继生下3个孩子。 1919年,鲁迅拿出全部身家4000元,买下北京八道湾一所大宅,将周作人及其妻儿接来团聚。羽太信子拿到管家的权利后,趁机将她的母亲、弟弟也接过来同住。 鲁迅怀揣着“兄弟不分家”的美好愿景,不曾想,家中很快出现矛盾。 羽太信子出身贫寒,苦日子过多了,一旦管家便开始膨胀,挥金如土。这让向来节俭的鲁迅很不满。 鲁迅找到周作人,让他教育一下妻子。但周作人怕极了妻子,哪有这个胆?鲁迅只好自己出面训斥。 羽太信子口头答应,实际却半点没改,在家中养了众多佣人,生病要请日本医生,生活用品要买昂贵的日本货。 因为这事,鲁迅和羽太信子有过多次争执,家庭矛盾越积越深。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这份矛盾彻底爆发。 那是搬进大宅的第4年,周作人在鲁迅帮衬下,事业蒸蒸日上,月薪一度达到500元。而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月薪只有300元。 羽太信子仗着自己的丈夫赚钱多,在家中横着走。后来鲁迅的工资被单位拖欠,无法按时上交生活费,羽太信子的尾巴翘得更高,甚至打起大宅的主意。 一天,羽太信子给周作人吹耳边风,说鲁迅趁她洗澡时偷看。 向来没有主见的周作人竟然信了,给鲁迅写了一封决裂信,让他不要再到后院来。 鲁迅气极,直接带着母亲和朱安搬出去租房。这正是羽太信子想看到的,如此一来,大宅就归她和她的娘家人了。 不久后,鲁迅回来取书和一些私人用品,不曾想遭到羽太信子的谩骂,污言秽语难听至极。羽太信子骂完还不够,跑到周作人耳边嘀咕,煽风点火。 周作人听完瞬间大怒,举起铜香炉砸向鲁迅,让他滚。情急中,鲁迅则抱起一个陶瓷枕头进行还击。 随着咣当一声,瓷枕碎了一地,兄弟俩的情义也就此破裂。 最难过的莫过于鲁迅。 鲁迅从小疼爱周作人,不管生活上还是事业中,都尽心尽力帮扶他,从不计较金钱。可没想到,这份骨肉情亲竟比不上那日本妻子的耳边风! 不过生气归生气,鲁迅内心深处还是牵挂着周作人,曾发表3篇小说《伤逝》、《弟兄》和《铸剑》,隐晦表达求和之意。 周作人也是一代文豪,当然能看懂鲁迅的暗示,只是碍于妻子的威势,他即便有心也不敢跟鲁迅修好。 失望至极的鲁迅,原本打算不再管这个弟弟了。然而战乱爆发时,他听闻周作人当了文化汉奸,既生气又着急,还是忍不住托人转告周作人让他南下。 可周作人这文化汉奸虽然招来很多骂名,但赚的也很多,羽太信子怎么可能放过这棵摇钱树?她坚决不同意,周作人也没辙,始终留在北平。 鲁迅无奈,徒留叹息:这个弟弟,恐怕一辈子都要受妻子摆布了。 心灰意冷的鲁迅,再也没有联系过周作人,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1936年,鲁迅去世,周作人没有出席葬礼,而是像往常一样到北大授课。据学生回忆,当时周作人“眼眶有些红肿,脸色很难看”。 他大概也很后悔,为了一个日本女人,竟辜负了无条件疼他爱他的大哥。 如今,他就是想跟大哥重修于好,也再没机会了。 周作人值得被同情吗?他作为现代散文的领军人物,写尽了人世悲欢和社会冷暖,自己却难逃性格局限,过于怯懦,毫无主见,大半生都受妻子摆布,连疼他入骨的鲁迅都辜负了,最终活成一场悲剧,可悲可叹!
1919年,周作人携日本妻子,住进大哥鲁迅用全部身家4000元买下的北京大宅。4
寻墨阁本人
2025-04-28 16:25:26
0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