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海人像也强调曩别。就如照片1~3、4~6、7~9、10~12,分别为远景人像、中景人像、近景人像和特写人像。景别是为照片主题服务的,若想突出花海的规模浩瀚和场景宏大,就尽量多选择远景(全景),并用人物的肢体语言来烘托主题,例如照片1~3;要想展现花海中美女的漂亮容貌,就应选择人物特写,如照片10~12;既要展现景色、又要突出人物,就应多拍中景和近景照片,就如照片4~6、照片7~8。 选择景别时,应格外注意一点,那就是尽量少给“资深”者拍特写,脸部皱纹和脖子堆肉,最怕特写镜头;当然,就想要”满脸沧桑“效果的照片除外,如果是这样,也送您个好主意,逆光或侧光拍摄,这样,褶皱”沟壕“的阴影、堆肉纹带的亮暗,会更加突显岁月的“沧桑”和时光的“年轮”。 二、花海人像应讲究构图。通俗地说就是把人物放到什么位置、多大的占比。 花海人像的构图,最常用的是居中构图,如照片8和照片11,意在展现花海中人物的靓丽。 再就是三分法构图,人物在三分法的一条竖线上,如照片1、4、6、10、12;至于人物在左右哪条竖线上 ,这就要考虑画面平衡问题,就以照片6为例,梨花枝在右侧,如果没有左面那位美女在,这就是一张”失衡“照片,有了这位美女,不仅画面平衡了,她的肢体语言(拍摄梨花),更加强化了主题——艳丽梨花。请仔细看看,照片1、4、10、12等是同样的道理。 这里强调一个理念,欣赏平面上景物(绘画、照片等)时,一定要养成”先到画面中心去找寻趣味中心,例如照片8和11;如果不在画面中心,就应依据画面布局和走向,到四个趣味点的其一上、或者横竖两条分割线上的其一处找到“,就如照片1、4、5、6;养成了对路的欣赏习惯,不仅一眼就能找到主体(趣味中心),还会促进自己的摄影构图。 三、花海人像的主次问题。不应抽象理解“有人的照片、人永远是主体”的概念,不少的情况下,画面中的人物是为主题服务的。就如照片3里的美女摄影师,她不仅拍下了偌大梨园,更是记录了去年特大洪灾梨园水毁的惊心场面,要知道,这些冲下来的大石头,底下压的全是梨树;而我所定格的照片,除了画面两侧是梨花树外,美女前后都是大石块儿,如果再仔细看,这些巨石块,来自于山坡上洪水时的“水炮”;因此,美女摄影师的主体作用远没有照片主题“水毁梨园”重要。同理,照片1~5中,之所以让人物占比特小,就是为了让人物来烘托主题——梨园真美、梨花艳丽。 而照片6~12就不同了,旨在凸显“花美人更美”的照片,不仅要放大主体人物的占比,还要抓拍到人物表情和姿态的最佳时刻,并利用居中构图、三分法构图来突出主体人物。 最后,还要解释一下,因为是文联组织摄影协会里的排头兵去采风,所以,这些人除了拍摄大美梨园照片“交作业”之外,免不了互拍和自拍;这就为老赵我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一个人来回穿梭、并不声不响,哪位投入抓拍哪位,哪块精彩抢拍哪块。事后,我把这些照片向群里交作业时,摄友们横加赞赏:当时没注意您拍呀,原来好看的照片都在您手里......
一、花海人像也强调曩别。就如照片1~3、4~6、7~9、10~12,分别为远景人
绍华的摄影
2025-04-29 06:30:1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