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在广州解放前夕,国民党上将刘峙以治病为名,带着三姨太黄佩芬及四个子女来到香港。刘峙敛取了不少的钱财,因此在香港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在一段时间内过得可谓是逍遥自在。 刘峙,1892年6月30日生在江西吉安一个穷苦农民家。小时候家里遭了难,爹被地主打死,娘带着他到城里讨生活,后来改嫁给一个退役军官黄小山。刘峙跟着继父混,读过私塾,上过小学,还去过日本留学,可没待多久就回了国。1907年,他考进湖南陆军小学,算是正式迈进军旅生涯。辛亥革命那会儿,他加入武昌学生军,打过仗,立过功,后来又进了保定军校,1915年毕业。 从那以后,刘峙的军旅路算是开了挂。他先在广东军里混,后来投靠国民党,1924年进了黄埔军校当教官,得了蒋介石的赏识。北伐时他带兵打仗,1927年在龙潭干掉孙传芳,升了第一军军长。1935年当上河南省主席,还得了个“福将”的外号,混到陆军二级上将,风头一时无两。可抗战时,他指挥拉胯,丢了好几个城,被人叫“长腿将军”。1948年淮海战役,他当徐州“剿总”司令,结果55万大军全军覆没,名声彻底臭了街。 到了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广州眼看着要被解放军拿下。刘峙这时候坐不住了。他当过广州行营主任,手里攥着不少钱,手下人脉也广,可他没想着死守,反而打起了逃跑的主意。当时解放军势头正猛,他要是留在广州,估计下场不会太好。加上之前在战场上丢人丢惯了,他也没啥信心再跟解放军硬碰硬。于是,他找了个治病的借口,带着三姨太黄佩芬和四个儿女,收拾细软,直奔香港。 刘峙跑之前可没闲着。他早把搜刮来的钱转移出去,光是金条、现金就不少,还有些古董字画,能带的全带走了。这家伙跑得快,解放军还没进城,他已经坐船到了香港,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别人收拾。 到了香港,刘峙租了九龙一栋三层洋房,里头摆满了红木家具、玉器摆件和名人字画。每天早上,他坐车去跑马地赛马场,坐在贵宾席,抽着雪茄,一次下注就好几千港币。黄佩芬穿定制旗袍,戴翡翠耳环,陪他出入各种宴会,儿女们上的是高档学校,课后吃西式甜点,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晚上,他常泡在中环的夜总会,跟老朋友玩牌,钱跟流水似的花出去,有时候喝多了,笑声都能压过乐队的动静。 这日子看着是真舒服,可刘峙心里未必踏实。他在广州当官时敛了不少钱,跑的时候带走了一大笔,足够他在香港挥霍。可这钱花起来快,香港啥都贵,房租、吃喝、玩乐,没几天就烧掉一大堆。 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一些在淮海战役里被他坑过的老兵找到他。这些人当年跟着他打仗,死了不少兄弟,自己落得个穷困潦倒的下场,心里憋着火。他们堵到刘峙家门口,指着他鼻子骂,说他抛弃袍泽,还拿重庆“大隧道惨案”的事儿威胁他,要不给钱就抖出去。 刘峙怕事情闹大,只能拿钱堵嘴。每次这些老兵来,他都让人搬出装满港币的箱子,亲自点钞票,手都发抖。可这帮人胃口越来越大,隔三差五就来敲一笔,他的钱包扛不住了。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站稳脚跟,刘峙赶紧发贺电想套近乎,结果蒋介石嫌他“滞港不归”,直接把他革了职。 香港的花销太大,敲诈又没完没了,刘峙的钱很快就见底了。他开始卖字画、家具,能变现的全出手,可还是填不上窟窿。没办法,他听说南洋物价低,1950年初带着一家子坐船去了新加坡。到那儿才发现,啥都不顺。码头人多拥挤,行李被抢,金条掉了好几根。接着他转去雅加达,入关又被海关敲了一笔,只能住进华侨区的破木屋,屋顶还漏水,蚊子嗡嗡叫。 后来,他又搬到印尼茂物市。黄佩芬靠着师范底子,在小学教汉语,每天踩着泥路去上课,回来一身灰。刘峙也在学校教书,给印尼学生讲汉字、历史,聊北伐时还挺带劲,学生挺喜欢他。可这收入少得可怜,日子过得紧巴巴。 刘峙落魄的消息传开了,当地报纸还登了“落魄将军”的报道,标题扎眼得很。这事儿传到台湾,蒋介石气得拍桌子,1952年把他召回去。到了台北,蒋介石当面骂他没骨气,给了个“战略顾问”的空头衔,其实就是软禁。刘峙整天窝在家里翻旧书,写了本《我的回忆》,没钱出版,只能油印几份给亲友。 1965年,黄佩芬去世,刘峙孤零零地活着。1971年春节前,他在台北去世,78岁,一辈子荣辱全尝遍了。
1949年10月,在广州解放前夕,国民党上将刘峙以治病为名,带着三姨太黄佩芬及四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29 19:40:34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