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15岁的混血妻子:务必改嫁!妻子后来怎样呢? 1965年,一位55岁的将军因常年操劳倒下了,他就是刘亚楼。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拉着小自己15岁的混血妻子翟云英的手,喘着气叮嘱:“务必改嫁!”这句简单的话,既透着对妻子的深情,也藏着让人揪心的无奈。一个戎马一生的硬汉,为啥会留下这样的遗言?翟云英后来又过得咋样?这段故事不光是历史一角,更是普通人也能感同身受的情感纠葛,咱一起来看看吧。 刘亚楼,1910年出生在福建武平一个穷苦人家。家里穷得叮当响,母亲生他没多久就去世了,父亲靠砍柴养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可父亲硬是咬牙让他念书,他读完中学后因掏不出学费回了老家,在乡里小学教书。1929年,19岁的他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走上革命路。他从当班长起步,凭着一股子拼劲和脑子,很快升到连长、营长,跟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长征里那些硬仗——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他都没少掺和,军事才能早早就露了头角。 抗日战争打响后,他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干训练部部长和教育长。1939年,组织派他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那会儿正赶上苏联卫国战争,他还上了战场,混了个少校军衔回来。他在苏联学得特认真,衣服整齐得像刚熨过,皮靴擦得能当镜子,笔记写得密密麻麻。1945年,他跟着苏联红军回东北打抗战。解放战争时,他当上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辽沈战役里帮着指挥,干掉敌人几十万,立了大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了空军第一任司令员,把空军从零整出一支正规队伍,1955年还拿了上将军衔。 再说翟云英,1928年出生,中俄混血。爹是苏联红军中国团的战士翟凤岐,妈是俄罗斯纺织工安娜。她一岁那年随家人从莫斯科回大连,赶上日本侵华,日子不好过。她在大连香炉礁小学教过书,后来考上华东医科大学,毕业后进了空军总医院当内科医生。1947年,19岁的她和大15岁的刘亚楼在大连结了婚,婚礼简单得不行,罗荣桓审查,林彪批的,韩光主持。她跟着刘亚楼跑前跑后,操持家务带孩子,还得撑起丈夫的军旅事业,硬是靠韧劲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 刘亚楼这人,太拼了。1964年8月,他陪李先念副总理出访罗马尼亚,回来时人瘦得不成样子,脸蜡黄,翟云英一看就急了,催他去医院。他倒好,手一挥,坐那儿翻文件,还念叨着军委的事。翟云英没办法,找来空军副参谋长姚克佑劝他,他才去了北京协和医院。一查,肝癌,晚期。他听完诊断,手指敲着桌子,眼神还是那股子硬气。 确诊后,他没歇着,又跑去空军营房工地转悠,拄着拐杖还得叮嘱工人。后来美国无人飞机闯进咱领空,他拖着病体去广东遂溪指挥,盯着地图圈圈画画,指挥部队把敌机打跑了,才算松口气。回北京后,他给军委写了报告,毛主席看了还特意批示让他好好治病。可他哪舍得停,1964年11月才被劝去上海华东医院。走前,他在北京空军大院里转了一圈,看看医疗室、幼儿园,又去握着岳母安娜的手,说春天就回来。结果,这一去就没回来。 在上海,医院全力抢救,药都从香港弄来了,可他身子还是垮得快。1965年4月,疼得厉害,他咬牙不吭声。到最后,他拉着翟云英的手,喘着气说要她改嫁,声音虽小却特坚定。翟云英哭着摇头,死活不答应。5月7日,刘亚楼走了,55岁。翟云英收拾他东西时,掏出口袋里的孩子照片,边角都磨旧了,她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刘亚楼走后,翟云英没再嫁,一辈子守着独身。她回空军大院,把孩子拉扯大,守着丈夫的回忆。院里那棵刘亚楼种的银杏树,每到秋天叶子黄得晃眼,她常站在树下摸着树干,像还能听见他念叨:“得给下一代留点绿。”她把孩子照片放床头,每晚翻看,像是跟刘亚楼的感情没断过。她还在空军总医院干活,看病时特耐心,记病历写得清楚,病人见了都觉得暖心。 她把俩孩子教得也好,长子刘煜南搞科研,女儿刘煜鸿在空军气象部门干活,都继承了爹的硬气。她还收拾刘亚楼的遗物,勋章、手稿啥的捐给了军事博物馆,让后人记住他干了啥。晚年身子不行了,她还坚持去空军活动。2019年,空军司令员丁来杭上门看她,她坐在藤椅上笑着聊丈夫的事。2021年12月5日,她在北京走了,93岁。追悼会放着银杏叶,跟刘亚楼连在一起,像没分开过。 刘亚楼55岁倒在工作上,留给翟云英一句“务必改嫁”,她却用一辈子守住了这份情。这故事听着既心酸又暖心,一个拼命为国的将军,一个硬扛生活的妻子,你咋看?有啥想法欢迎在下面聊聊,咱一起说说这对夫妻的故事咋打动你。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4评论】【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