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4月10日,拥有40辆大客车和60亩果园的马来西亚华侨殷华生偷偷坐上船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04 17:21:47

1939年4月10日,拥有40辆大客车和60亩果园的马来西亚华侨殷华生偷偷坐上船,回国支援中国人民抗战。他的父亲驾车急速追到港口,声嘶力竭的一遍遍大喊儿子的名字,殷华生躲在船舱里泪流满面,可他硬是没有出来招呼父亲,而是朝着父亲的方向跪下,哭着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 他自己很清楚,这一去,生死难料,很可能将会是永别。可他怕一露面就走不了了——让他难舍的不止是老父亲,还有他的母亲,还有年迈的祖父祖母,更有他那新婚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 殷华生不顾一切,没有什么能挡住他的爱国之心,就这样毅然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 有如此幸福又殷实的家,殷华生何苦非要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回国呢?因为,他感到祖国在召唤他! 这些华侨都已经在南洋扎下了根,几乎每个人的家庭都很富裕,衣食无忧,本来是完全可以享受父母妻儿欢聚一堂的天伦之乐的。 可他们的爱国心是那么的强烈,没有回国之前就不停的向国内捐钱捐物(其实很多都被国民政府的官员给贪污了),后来中国的国际运输线几乎全部被日本阻断,只剩了一条艰难万分的滇缅公路能够从缅甸往国内运输国际救援物资,成为了“抗战输血管”。 可是,路通着驾驶员却找不出来了,当时的中国短时间内已经找不到足够的驾驶员了。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闻讯发出了一纸通告,呼吁会开车的、会修车的华侨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准备归国抗战。 回国,意味着直面日军的飞机炸弹,而且滇缅公路的难行程度世人皆知,号称“死亡公路”,回国就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有人愿意回去“送死”吗? 有!!! 通告发出短短数月,就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3200多名华侨报名,历史上称他们为“南侨机工”。 《通告》发出的第10天,第一批南侨机工便于1939年2月18日(这一天是除夕,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踏上了回国的征程,与祖国人民共赴国难。 殷华生我不清楚是第几批回国的(一共有9批),只知道身家富裕的他仅仅带了一个放衣服的皮箱就走了。 3200多名华侨,在三年的时间里,总共冒着日军飞机的轰炸抢运了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及其它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为中国抗战做出了永不磨灭的历史贡献。 然而代价是惨痛的,3200多人中有三分之一永远长眠在了滇缅公路上,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条路上平均每0.8公里就要牺牲一人。 而且,当时的条件根本不允许好好安葬,有的连人带车坠下悬崖,有的掉进江里,尸骨无存。很多人都是牺牲后就地掩埋在滇缅公路两侧。有个叫陈龙杰的华侨,他得了疟疾,高烧三天还在坚持开车,最后抢救无效去世。牺牲前,他特意嘱托同伴“一定要把我埋在滇缅公路旁边,千万不能带回马来西亚,我要亲眼看着日本鬼子被赶出中国”(陈龙杰的父亲是马来西亚巨富,当年为了抗战曾向国内捐了一架飞机和很多汽车!陈龙杰也是偷偷离家回国的,他父亲连续登了六个月的报寻找儿子,最后收到了儿子已经化成白骨的遗骸,他哭死过去,却还是决定遵照儿子遗愿,又亲手将儿子葬回了滇缅公路旁边)。 殷华生最后幸存了下来,回到了马来西亚,可是家里已经物是人非了,他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在他回国抗战期间,老父亲已经撒手人寰,天人永隔了。

0 阅读:45
历史档案揭秘

历史档案揭秘

揭秘历史档案,还原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