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

粉樱萌娃 2025-05-05 09:50:00

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决书上批了一个“耻”字,而李玉堂同样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 黄埔军校教员翻动学生档案时,停留在一张棱角分明的证件照上,照片里的年轻人眉骨突出、下巴刚毅,这正是李玉堂加入黄埔时的留影。 没人能预料到,这位从齐鲁大地走出来的青年军官,23年后会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 原本按部就班读书的李玉堂,生在山东广饶的书香门第,彼时北方军阀混战不休,18岁的他投奔山西阎锡山部队,却发现军中克扣军饷成风。 在军阀队伍里硬是捱了三个月寒冬,最终不愿同流合污的他又回到了家乡。 第二年的历史课本上增添了袁世凯称帝的篇章,李玉堂跟着村里先生读《申报》,得知云南护国军已出师讨袁,当晚就把当兵时的绑腿缠紧腰间。 他在镇上小学组织"讨袁讲演会",带着学生沿街发油印传单,差点被县衙巡捕抓住,父母吓得连烧三天香,他却大笑着写下"宁为玉碎"四个字压在书案上。 不过,他却并没有因此退却,1923年从青岛坐船到广东时,李玉堂攥着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站在甲板上。 同行的堂弟上岸时就害了痢疾,李玉堂守着潮湿的客栈照顾七日,自己却因为奔波错过初试。 好在招生委员注意到他在码头上扛麻袋抵船费的经历,破例补了考试资格。 李玉堂作为第四期学员仅读半年就被调往东征战场,他从排长干起,在惠州城下抱着炸药包炸城墙的架势让陈炯明部闻风丧胆。 第二次东征时右腿被弹片划开半尺长口子,刚拆绷带又在龙潭战役里冒着炮火解救被围的兄弟部队。 南京浦口兵变那天他正押运军粮,听说是孙传芳余党作乱,当机立断带着两个连冲进城隍庙,硬是把整排叛军的机枪阵地端了。 但真正让蒋介石记住他的,还是1938年武汉会战,日军陆航队的炸弹像下饺子似的往阵地上落,李玉堂的第八军死守棺材山七昼夜。 最危急时伙夫都进了战壕,军部发来的撤退电报被他揉成团塞进嘴里,战后清点只剩三千人,没曾想竟扛住了日寇两个师团轮番进攻。 捷报传到重庆,白崇禧在军事会议上指着地图说:"这座泰山,给我们在东线争取了布防时间。" 其实早在长沙会战时,福建老家的族亲就给李玉堂捎来密信,那边派来的联络员揣着釉面青瓷茶罐,敲开指挥部时发现军长正就着咸菜啃凉窝头。 三次长沙会战打下来,"泰山军"的名号在报章上频繁出现,但后勤部送来的军需却在半道被倒卖。 李玉堂在军事日记里写过:"抗日之军有时饿得前胸贴后背,政府大员却天天宴会排场。" 等到了1947年济南战役,李玉堂在指挥部抽完半盒哈德门香烟,昔日黄埔同窗陈明仁起义的消息传来时,他把印着"杀身成仁"的委任状折成纸船放进护城河。 据当年随从回忆,有次去徐州的火车上,军长对副官说过:"弟兄们给我卖命十几年了,能活着回乡才是正经。" 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还是1949年发生的事情,海南驻防,李玉堂确实收到过南下联络员送来的密函。 但他犹豫十余天后还是登上去基隆港的军舰,据说临行前托人往老家送了二十根金条,到台湾后住进日式小洋楼的他似有预感,特意给每个卫兵发双份银元,叮嘱他们听见枪响别慌。 1951年革实的早春寒意料峭,军法处来逮人那天下着细雨,李玉堂戴上最挺括的呢料军帽,把中将肩章擦得锃亮。 特别军事法庭指控他"通敌"的证据,竟是半年前有人看见他在茶馆和大陆商人喝茶,审判持续三天两夜,喝令声震得临时法庭的木板墙嗡嗡作响。 最后那天清晨,法警押着夫妻俩往碧潭走,李玉堂突然停步说要晒太阳,眯着眼看了会台北雾气中的半残月亮。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突然放声大笑,枪响前一瞬,他突然用山东土话喊了句:"娘嘞,把鞋给俺提上",话音和七发子弹同时迸裂在薄雾里。 40年后山东广饶李氏祠堂重开,供奉的族谱上用朱笔添了"革命烈士"四字。 当年给李玉堂送饭的伙夫已满头白发,颤巍巍指着祠堂西墙说:"这里以前挂着军长的呢子大氅,撤退前夜他亲手叠好塞进我怀里。"旧衣襟里滑落的黄埔毕业证章,至今还嵌在祠堂供桌的玻璃罩里。 台北植物园东侧的将官墓区,2005年新立了块花岗岩墓碑,石匠刻字时不慎蹭掉了"耻"字的耳刀旁,倒像是后人悄悄补上的注脚。 信息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李玉堂》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