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饰录 | 明早期 四方剔犀如意纹香盒
香盒作方形,子母口,内外均髹黑漆。盒身以剔犀工艺装饰如意云纹,四边各一,纹饰跨越盒侧,云纹造型宽而扁,肩连肩,漆面以刀切出凹槽,斜深而底圆,侧面见红色漆层,线条纤细而排列整饬,随纹饰旋绕,极富美感。漆层正面与侧面的转折处打磨圆润。盖、盒纹饰一致,布局对称、疏朗。
剔犀作为雕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品类,系以漆在胎骨上有规律地逐层堆积至相当的厚度,每一色层需髹若干道漆,一般情况下为两色交替(多以红、黑漆层叠而成)或三色更叠(朱、黄、黑),复以刀雕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在刀口断面显露出不同的色层。因与***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极为相似,故得名“剔犀”。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详细描述了剔犀的漆面颜色、纹饰特点:“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等複,或三色更叠。其文皆疏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其后杨明注还提到:“此制原于锥毗,而极巧致精,複色多且厚,用款刻,故名。三色更叠,言朱、黄、黑错重也,用绿者非古制。剔法有仰瓦,有峻深。”运用剔犀工艺制作的漆器在宋元时代大为流行。结合各地馆藏实物,剔犀器纹样以如意云纹以及风格相近的几何纹饰为主流,且在形制小巧的香盒品类中,存世者多为圆形器,方形制式则极为少见。
尺寸:长5.5cm;宽5.5cm;高3.8cm
来源:中国嘉德2025年春拍《古癖——牧心斋古代文房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