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护逻辑的核心矛盾 1.“战略不确定性”的博弈论叙事 贝森特多次引

王之書法基础 2025-05-08 01:39:59

一、辩护逻辑的核心矛盾 1. “战略不确定性”的博弈论叙事 贝森特多次引用博弈论中的“战略不确定性”概念,认为特朗普通过关税政策的反复调整(如突然加征又暂缓)制造信息不对称,迫使对手妥协。例如,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加征高关税后仅数日又给出90天暂缓期,试图以此施压谈判。但学者指出,这种策略本质是零和博弈,可能引发对手的“以牙还牙”反制(如中国拒绝谈判、欧盟推进去美国化贸易网络),反而加剧全球供应链的长期动荡。 2. 经济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贝森特宣称“美元升值可抵消关税成本”,例如10%的关税若伴随美元升值4%,通胀压力将部分缓解。但实证研究显示,美国消费者承担了特朗普关税的90%成本,且供应链中断导致企业投资萎缩,加剧制造业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因美国关税政策将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2.8%。 二、学者的批判焦点 1. 短期主义与长期经济代价 企业信心受挫:92%的经济学家认为特朗普关税损害企业信心,花旗、彭博等机构指出企业因政策不确定性暂停投资,转而囤积库存或缩减支出。 通胀与供应链风险:尽管贝森特否认关税引发长期通胀,但IMF警告美国面临更高通胀压力,且电子产品、能源等关键行业因供应链混乱成本激增。 财政赤字恶化:贝森特主张通过减税对冲关税,但学者指出2017年减税政策若永久化将导致未来十年4.3万亿美元财政缺口,加剧债务危机。 2. 策略的不可持续性 透支国家信用:多国减持美债、加速去美元化,欧盟甚至建立独立支付系统以规避美国制裁风险。 国内政治分裂:民主党州联合起诉关税政策违宪,工商界批评其为“疯狂关税”,暴露政策缺乏社会共识。 3. 国际合法性缺失 盟友反弹:加拿大、墨西哥等贸易伙伴因关税报复措施与美国关系紧张,WTO多次裁定美方违规,削弱其国际话语权。 制裁工具滥用:贝森特将关税与对俄制裁捆绑,试图以能源制裁迫使俄乌谈判,但学者认为此举可能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反噬美国经济。 三、辩护背后的政治动机 1. 迎合选民与民粹叙事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被指服务于“铁锈带”选民,通过保护主义口号巩固基本盘,而非基于经济理性。例如,其宣称“保护美国白人主导地位”,将贸易逆差归咎于中国“不公平行为”,却忽视美国产业空心化的结构性矛盾。 2. 维护美元霸权的矛盾 贝森特强调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重要性,但关税战和债务膨胀正动摇这一地位。其反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立场也被批评为忽视金融技术变革趋势。 四、学者的总体评价 学者普遍认为,贝森特的辩护缺乏实质性经济逻辑支撑,更多是政治话术的延续: 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失衡:尽管关税可能在谈判中获取局部让步(如农产品出口协议),但其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重构成本远超收益。 策略反噬效应明显:美国企业因政策反复陷入“定价困境”,消费者承担成本,国际信誉受损,最终可能加速多极贸易体系的形成。 替代方案的缺失:贝森特提出的“3-3-3计划”(控制赤字、增长GDP、增产能源)被批缺乏细节,难以对冲关税政策的负面效应。 结论 贝森特的辩护本质上是将特朗普的商业谈判思维(极限施压、成本转嫁)移植到国际政治中,但其忽视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现实。学者认为,这种“竭泽而渔”的策略不仅难以解决美国的结构性问题,还可能加速其全球影响力的衰退。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最终需回归基于规则的多边框架,而非单边威慑的循环。

0 阅读:0
王之書法基础

王之書法基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