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华中局联络部长潘汉年从南京归来,带回了日伪军的重要情报。然而回到抗日根据地,见到了“抢救运动”的种种现象,他只报告了情报,没有汇报经过。后来,事情东窗事发,潘部长百口莫辩了。 1943年,日伪军纠集起来,准备对江南地区发动大“扫荡”。为了了解敌人的详细阴谋,华中局联络部部长潘汉年接受命令,准备去打探情报。当时,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两面三刀、四面观望,与国民党军、新四军都有联系,想为自己留着后路。 于是,奉新四军饶代政委的命令,潘部长赶去策反李士群,以获取敌人的情报。谁料潘部长抵达上海后,李士群的心腹却讲:“李士群不在上海,去苏州了。”潘部长又赶去苏州,李士群的心腹又讲:“李士群不在苏州,去南京了。” 潘部长又赶去南京,李士群这才露了面,提出:“汪精卫要见新四军的代表。”当时,汪精卫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潘部长却认为“这是一次机会”,如果能从汪精卫那里获取一些情报,足以改变抗日战争的局势。 最终,潘部长同意了,与汪精卫见了面。谁料一见面,汪开口就骂蒋,还提出和新四军合作,却没有任何实质表示。回去后,潘部长向饶代政委汇报了获取的日伪情报,本想汇报与汪见面一事。然而,当时饶代政委发起的“抢救运动”正在进行,看到战友们的种种遭遇,潘部长害怕了,最终选择把见面一事隐瞒下来。 后来,汪伪报纸刊登了“潘部长与汪精卫见面”一事,饶代政委得知消息后,立即准备要处置潘部长。汇报延安方面后,延安方面来电,把潘部长调去。在延安,见到各位首长后,潘部长不知怎么想的?还是一口咬定:“从没有与汪见过面,那是汪伪以及国民党顽军编造的谣言。” 各位首长相信了,公开予以驳斥,为潘部长“撑了腰”。多年后,此事最终东窗事发,潘部长百口莫辩了……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