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即将开启新一轮谈判,美国驻华大使人选出炉,中方坚守底线

木梓聊国际 2025-05-09 09:34:53

关于中美新一轮关税商谈问题,最近又传来了新的消息! 我们先来看一看,特朗普政府在五一假期后的第一周,又对外释放了哪些信息? 48小时内,特朗普政府发动三波攻势:1、5月4日宣称"尼克松对华接触是历史错误",将贸易逆差归咎中国;2、宣布对海外制作电影征收100%关税,冲击好莱坞产业链;3、施压美国证监会强制阿里巴巴等25家中概股退市。这种"关税+文化+金融"的复合打击,暴露其试图制造"美国主导谈判"的假象。然而美方内部矛盾显著。财长贝森特坦言145%对华关税已造成"经济禁运",而特朗普却坚称"不会为谈判降低关税"。

中国在5月7日清晨宣布重大决策: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5月9日赴瑞士,与美方进行自关税战爆发以来首次正式接触。中国此前已经多次对外释放信息,美方通过多渠道想与中国商谈关税问题,而中方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与美方接触,其实也有战略考虑。 1、时机选择:精准卡位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36万亿美元债务利息压顶的关键节点; 2、地点设计​​:瑞士作为中立国,既避免主场劣势,又形成"多边监督"效应; ​​3、底线声明​​:通过三个"不会"(改变发展利益、接受胁迫手段、牺牲原则立场)明确谈判框架。 用一句话来说,中国并不排斥与美国进行关税问题的协商,但美方要想与中国达成关税协议,前提就是建立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之上。

在中美关税即将谈判之际,美国在这时候宣布新的驻华大使到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呢? 戴维·珀杜于​​2025年5月7日​​(当地时间)正式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出席典礼。其提名最早可追溯至2024年12月5日,当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布提名,并强调珀杜的商界背景和在亚洲的工作经历将助力其“维护地区和平”和推动中美“富有成效的合作”。 美国参议院于​​2025年4月29日​​以67票赞成、2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提名,投票结果显示两党对珀杜的任命存在显著分歧。共和党普遍支持这一提名,而民主党议员多持反对态度。

在中美关税谈判重启前的48小时窗口期,美国宣布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就职,此举绝非简单的人事调整,而是精心设计的复合博弈策略。特朗普政府选择此时高调完成大使任命程序,实质是构建"对话与施压"的双轨叙事:既通过外交渠道传递"接触信号"安抚国内商界,又以鹰派人选强化对华威慑。这种双重性在珀杜的履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曾主导企业向中国转移产业链的商界精英,却在政坛转向对华强硬立场,其矛盾性恰是美国对华政策两面性的缩影。 更深层来看,此举折射出美国政治周期的战略焦虑。当前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3%、36万亿美元国债利息支付压力突破临界点,迫使特朗普需要在大选前制造"外交突破"的短期政绩。珀杜的快速任命(从提名到确认仅5个月)打破了美国驻华大使通常需要1年以上的任命周期,显示出白宫对打破关税僵局的迫切性。 尽管美方试图通过大使更替营造转机,但实质性突破仍取决于三大因素: 1、美国内部撕裂:商界(特斯拉、苹果)与鹰派(纳瓦罗)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国会中期选举压力可能迫使特朗普让步; 2、中方底线坚守:稀土管制、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等反制工具已证明,中国有能力让美国承受“对等疼痛”; 3、第三方力量博弈:若欧盟在绿色壁垒、碳关税等领域与中国达成共识,美国将彻底丧失谈判筹码。 我认为,此次美国大使任命与1951年朝鲜战争谈判前的"李奇微换帅"存在惊人相似:都是通过人事调整传递"边打边谈"信号,都试图用战场外的筹码影响谈判桌,也都暴露出霸权国家在战略焦虑下的进退失据。

在全球化4.0时代,中美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如果美国要把单边主义路线行使到底,那么中方还是那个4个字,奉陪到底!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木梓聊国际

木梓聊国际

家国天下事,本小姐和你一起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