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黄侃除了喜欢骂胡适外,还喜欢逛妓院。有一天,黄侃偷偷去逛妓院,被学生发现了。谁知黄侃竟没有生气,事后还很开心,从此他的课再也没有学生考试不及格。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胡适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影响力,无人能比,但居然有人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骂他。
这个人就是章太炎的弟子,人称“黄疯子”的狂士黄侃。
1886年4月3日,黄侃出生于成都金玉街三道会馆,父亲黄云鹄进士出身,先后做过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黄侃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却没有纨绔子弟的不学无术,反而努力好学,聪明过人。他三岁背诵唐诗宋词,七岁作诗:“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
当时他的父亲正在外地当官,看到他儿子写的诗之后十分开心。于是便回了一首诗,正好这件事被山西的一个官使看到了。
这个官员看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如此有才华,十分惊惊叹,于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只是因为写了一首诗,就能够娶到老婆。黄侃因为此次事情十分开心,他尝到了甜头,于是就更加刻苦读书了。
由于成绩优异,1905年,黄侃被官派至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恰好和章太炎住在同一栋楼。
有一天晚上,住在二楼的黄侃因内急起夜,顺着楼边畅快地往下小便。
不料,楼下的章太炎正在挑灯夜读,他看见了大骂,黄侃不甘示弱,和他对骂。
骂着骂着,两人竟然听出了对方的学问,于是边骂边考究起国学来。结果呢,两人索性凑到一起聊了起来,感觉相见恨晚,就这么着,黄侃拜了章太炎为师。
黄侃学成回国后,1914年,他受邀担任北京大学教授。
在北大校园里,黄侃很受学生欢迎,他的弟子冯友兰说:“他上课的时候,听讲的人最多,他在课堂上讲《文选》和《文心雕龙》,这些书我以前连书名都没听说过的。”
后来,北大校园里又来了一个刚刚留美回来的胡适,作为新派人物的代表,胡适大力提倡白话文写作。
而黄侃属于久学派,两人自然是“势不两立”,因为这个缘故,黄侃经常攻击胡适。
当时黄侃讲课,前十分钟必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拖出胡适的观点来贬损一通,骂得舒服了才开始讲课。
有一次,黄侃就拿胡适提倡白话文的主张来说事,曰:“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毋费过多笔墨,仅举一例就可证明。比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通知,用文言文就是‘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十一个字,电报费要比文言文贵两倍不止。”全场哄然大笑。
黄侃不单在课堂上对胡适嬉笑怒骂,甚至有时还要当面出言讥讽之,胡适性情温和,不喜与人争吵,所以黄侃每次和胡适辩论他都能成功,结果就是让胡适下不来台。
一次,黄侃当面向胡适发难:“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
胡适不知道什么意思,黄说:“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该叫胡适,应称‘往哪里去’才对。”胡适顿时语塞。
其实仅就学术成就而论,胡适并不在黄侃之下,甚至影响力还犹有过之,不过这位适之先生气量过人,对挨的那些骂都是一笑置之。他自己也讲:“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除了骂人,黄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逛妓院。
他一生明着结婚九次,还多半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暗里被他祸祸的女人有多少,恐怕他自己也搞不清。
当时报界有条神评:“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
那时候黄侃在北大教《说文解辞》,每次考试都有学生不及格。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些同样不长进的学生知道黄侃喜欢逛妓院,就投其所好,于是就请黄侃去妓院喝花酒。
黄侃不仅不拒绝,而且还光明正大的接受。
果然这届学生考试时不论对错,一律及格。
黄侃还有一大缺点就是爱喝酒。也正是因为这个缺点,严重拖垮了自己身体,最终因为胃穿孔走向了生命的终点。而在他走的时候,才年仅49岁。
黄侃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的传奇,后人对于黄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他的看都是不一样的。
有人认为他学问极高,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有人认为黄侃人品不好,读再多的书也是无用的。
不过,黄侃一生狂放的影响,或许也是他才华的表现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