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惊现PL-15E导弹残骸,证实中国造导弹跨境击落印度阵风战机。当中距空战进入"超视距时代",这场实战检验会给未来台海空战,带来怎样的启示?
根据印度媒体GBC电视台的报道,一枚PL-15E空对空导弹的残骸,在旁遮普邦(Hoshiarpur)附近被发现。令人瞩目的是,这些残骸的位置与一架印度阵风战机的坠毁处相距不远。而这枚标志着生产日期以及批次编号的导弹,正是巴基斯坦空军发射PL-15E,成功击落了印度战机的铁证。 据巴基斯坦的黎明报分析,这起导弹袭击事件的地点距印巴边境约90公里,而根据导弹的射程推测,PL-15E是在距离目标110公里外发射的。 在这样遥远的距离下,将一架敌方战机凌空摧毁,PL-15E的实力可谓非同凡响。这不仅标志着巴基斯坦空军的技术进步,也无情地揭示了印度空军在该事件中的被动和无力。 PL-15E超视距空对空导弹以其速度和机动性闻名,使得百公里之外的“阵风”战机陷入了几乎无法摆脱的困境中。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双方战斗机在这次交战中,都未曾越过两国边界,巴基斯坦空军在本国领空发射导弹,就成功地命中并摧毁了印度领空内的战机。 更为离奇的是,其中一架“阵风”战斗机的残骸,掉落在接近印度巴特恩达空军基地的地方,距离仅仅20公里。这一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印度军方的一次极大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PL-15E更是凭借其采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制导头,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实战化的这种类型导弹。相比正在研发中的美军AIM-260导弹,PL-15E早已走在前面。 而其最大射程超过145公里,双脉冲火箭发动机能够实现多阶段点火和高速冲刺,加上双向数据链、中途修改攻击方向,让它在中距空战领域几乎没有对手。而印度军队的最远射程空空导弹仅有110公里级,显然在这一数字上就输了一个档次。
说到PL-15E的成功,自然不可忽视巴基斯坦对中国歼-10CE战机的选择。这次击落“阵风”的可能正是,驻扎在出击空域附近的歼-10CE战机中队。这也让巴空军坚定了当初选择歼-10CE,而非F-16改进型号,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此外,从公布的印度国内多个坠毁地点来看,“阵风”战机似乎在遭到PL-15E攻击后,甚至来不及反应。尽管这些战机配备了号称“先进”的电子干扰设备和电子战吊舱,但在面对PL-15E时,显然毫无用武之地。 这种情况无疑给西方外贸战机的实际性能,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让人不禁开始质疑,过去西方卖给其他国家的战斗机,是否真的如广告所说的那般强悍? 而巴基斯坦则通过这次交锋,深刻认识到歼-10CE有源相控阵雷达带来的优势,尤其是在与PL-15E配合时,能够完美释放潜力,有效夺取空中优势。
令人玩味的是,岛内媒体对此事件集体静默,或许是因为心虚。而这种集体缄默也影射了未来台海地区可能发生的空战态势。 台空军主要依赖美制武器,即便其体系化建设水平优于印度,但解放军的空战实力更是高于巴基斯坦,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可能的台海冲突中,解放军凭借自身强大的体系建设,将外部势力挡在门外。 即便台军装备了600枚美制AIM-120导弹,并逐步接收F-16V战斗机,在解放军PL-15和歼-20等五代机面前,也难以占到便宜。更何况,解放军的霹雳-15导弹性能比出口版更佳,有可能在200公里外就完成“秒杀”。
如果冲突真的发生,解放军或许会选择在台湾海峡上空,迅速清空台湾岛空域,借助PL-15导弹和其他现代化设备压制台军。最终,以掌握制空权为切入点,顺势控制制海权,保障陆军登陆,推进统一大业。 可以说,这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空中对峙,看似两国间的军备较量,却实则上为全球提供了一次现代化武器的试金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单纯是一场导弹与战机的对决,而是一场涉及战略选择和未来布局的深刻反思。 对于中国而言,这种实战经验无疑提供了宝贵的战术调整机会,更让我们在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时多一份信心。未来无论是应对台海问题,还是其他潜在威胁,中国都将在坚实的基础上,以更主动的姿态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