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昔,上世纪的中国航空工业,处境艰难。那时西方国家第三代战机已崭露头角,我们却还在二代机仿制阶段蹒跚前行,技术封锁、材料匮乏、风洞稀缺,困难重重。 歼十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艰难起步。资金短缺是最大难题,国家经济转型,军费削减,成飞为研制歼十,开启“自救”,跨界生产洗衣机。工程师们把造飞机的技术用在洗衣机上,靠着洗衣机的畅销,为歼十项目输血。 歼十总设计师宋文骢,为发工资四处借钱,下班后还要摆摊卖面条补贴家用。总工程师薛炽寿,骑着自行车往返试验场,在简陋的车间里日夜坚守。那时没有先进设备,科研人员就手动计算;面对技术难题,一次次失败,却从不放弃。 1998年3月23日,歼十首飞成功,现场科研人员泪洒当场,这是他们多年心血的结晶。如今,歼十已成为捍卫祖国领空的中坚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从造洗衣机筹经费,到威震长空,歼十的历程,是中国航空工业从弱到强的缩影,让我们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前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首往昔,上世纪的中国航空工业,处境艰难。那时西方国家第三代战机已崭露头角,我们
宏阔评过
2025-05-09 19:22:0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