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淡水水体缺氧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营养物质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物质通过地表径流的冲刷,流入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同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也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当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藻类生长旺盛,死亡后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体缺氧。
• 水坝建设:水坝和水库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动状态,使淡水入海的时间延长,集聚了大量营养物质。同时,水坝阻碍了水体的垂直混合,使得底层水体难以获得氧气补充,容易形成缺氧区域。此外,水库中水流缓慢,有利于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和聚集,进一步消耗水体中的氧气。
• 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水体中被微生物分解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而且一些污染物还会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它们从水中摄取氧气的能力,间接导致水体缺氧。
• 过度捕捞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过度捕捞会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数量减少,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一些以藻类为食的鱼类数量减少,会使藻类繁殖失去控制,进而消耗更多氧气。此外,人类对湿地、河岸带等淡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了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质交换和氧气输送通道,也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氧气补充能力。
•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同时加速了水体中生物和化学过程中氧气的消耗速度。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改变降水模式和河流径流,影响水体的流动和交换,使一些水域更容易出现缺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