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恶心了?我们平常吃的花生酱里竟然是用蟑螂做的!4月,四川某工厂内圈养220亿只

柳烟绕古堤 2025-05-10 16:25:47

太恶心了?我们平常吃的花生酱里竟然是用蟑螂做的!4月,四川某工厂内圈养220亿只蟑螂,每天给蟑螂喂28吨食物,一些商家为了卖货,却在配料表里做出这些小动作…… 信源:京视频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蟑螂是“卫生死敌”、厨房里的不速之客。 在当下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一则关于“蟑螂”的新闻,正在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 2025年4月,有媒体曝光四川某生物工厂圈养多达220亿只蟑螂,用于提取蛋白质、酶类与油脂。 这些成分被广泛用于日化产品、保健品乃至食品加工中,令人咋舌的“蟑螂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当中科院的专家在面对公众质疑时表示:“蟑螂其实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生物,它的酶类、蛋白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我们应该以科学眼光来看待它,而不是一味恶心。” 这番话虽然有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生理上的抗拒却一时难以消除。 必须承认,蟑螂确实有着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快速繁殖能力,这也正是它被生物科技企业“青睐”的原因。 研究发现,蟑螂体内含有一种独特的抗菌肽,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对慢性伤口的愈合具有良好作用。 在中医药领域,“蟑螂干”也被称作“土元”,被用于活血化瘀、止痛消肿,已有数百年历史。 在现代生物技术加持下,科学家通过对蟑螂进行提纯、萃取,获得高活性的蛋白质酶、天然油脂等原料。这些成分被广泛应用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些昂贵的抗皱霜、修复面膜中,使用的胶原蛋白或生物酶,部分就来自蟑螂蛋白,具有良好的皮肤修复与抗炎功效。 在蛋白质粉、调味料甚至花生酱中,部分廉价代用品可能使用过提纯的昆虫蛋白。虽然按照国家标准,微量使用是合法的,但配料表中并不会直接标注“蟑螂”二字。 蟑螂提取物被证实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某些“胃肠修复口服液”中正是以其为原料之一。 许多消费者之所以愤怒,并非完全是因为“用了蟑螂”,而是因为“用了而不知”。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蹭热度,在配料表中巧妙隐藏蟑螂相关成分,比如使用“动物蛋白酶”、“生物多肽”、“天然蛋白质提取物”等模糊性词汇,让人难以识别其真实来源。 以花生酱为例:在某些低成本工艺下,企业为了增加“绵密感”,可能会在调和中加入少量昆虫蛋白作为稠化剂或增强蛋白含量。 而这些蛋白成分,并不违反食品添加剂法规,却极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心理障碍。 事实上,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只要昆虫类原料经过高温灭菌处理、无毒无害,且使用量在合理范围内,是可以合法添加的。但显然,大多数人心理上仍难以接受“蟑螂入口”。 “从科学角度看,蟑螂是未来极具潜力的生物资源之一。”中科院某昆虫研究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他指出,目前全球已有多国将昆虫蛋白纳入食品和医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与传统的猪、牛、鱼相比,昆虫养殖对水、土地要求极低,环境影响小,是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 专家表示,“未来人类可能必须学会与昆虫和谐共处,否则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资源压力。” 尽管从科学角度“无懈可击”,但消费者也有权知道自己吃了什么、用了什么。所谓“科技向善”,不仅要推动技术进步,也要尊重公众知情权和心理接受度。 当前争议的关键,不是“蟑螂有没有价值”,而是“蟑螂是否应该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网友留言表示:“不是不能接受,而是你得让我知道我在接受。”

0 阅读:160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