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张涵予20万买了一张罗汉床,好友马未都来家里赏玩,没想到他一看见这床,竟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演员张涵予在影视圈崭露头角,却在古玩收藏界闹出不少笑话。 这位京城汉子有个特殊的癖好,每逢拍戏间隙总要往潘家园旧货市场钻,几年下来花了不少冤枉钱,买回家的物件大多被行家鉴定为仿品。 直到某次在山西拍戏,张涵予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转折。 剧组借用了当地著名藏家梁广平的宅院拍摄。 当张涵予跨进那间摆满明清家具的堂屋时,就像被人当头敲了一棒子——那些历经沧桑的紫檀木椅、黄花梨条案,在岁月浸润下泛着温润光泽,跟他之前在潘家园淘的赝品完全不是一回事。 特别是那对万历年间官帽椅,线条挺拔如松,雕工遒劲似铁,让张涵予在拍摄间隙总忍不住伸手摩挲。 杀青那天,张涵予咬牙掏出积攒多时的片酬,硬是把这对官帽椅搬回了北京城。 这事儿在圈里传开后,古玩行当的老油条们都知道,影视圈出了个舍得砸钱的"棒槌"。 不过张涵予这回可没当冤大头,后来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这对椅子确实是明晚期真品,九十年代花的一万八,到新世纪头两年市价就翻了五倍。 真正让张涵予在收藏界站稳脚跟的,还得数那张差点漂洋过海的罗汉床。 2001年春天,他在梁广平的库房里见到这件宝贝时,整个人像被钉在地上似的挪不动脚。 这张床通体透着暗红色宝光,三面围子由整块紫檀雕成,中间嵌着青花瓷板画。 最绝的是床身造型,既不像常见的架子床,也不似贵妃榻,倒像是把太师椅和卧榻揉在了一起。 梁广平说起这床的来历直拍大腿。原本早被个美国华侨订下了,定金都付了二十万。 谁知那华侨命薄,赶巧在纽约世贸中心谈生意碰上了911,连人带合同都化成了灰。 按古玩行的规矩,这没主的物件得重新上拍,结果刚摆出来就让张涵予撞个正着。 要说这张罗汉床也够邪乎,自打进了张涵予家门,隔三差五就招来各路行家。 最勤快的当属马未都,这位观复博物馆的当家主每隔半月准来串门。 有回他带着放大镜在床边蹲了整下午,起来时腿都麻得站不直,嘴里还直念叨:"晚宋的东西啊,这包浆少说七八百年,搁在博物馆都能当镇馆之宝。"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马未都这是变着法想收这件宝贝。 可张涵予愣是装听不懂,任凭对方把口水说干,他自岿然不动。后来有记者问起这事,他摸着床沿憨笑:"好东西就跟好媳妇似的,哪能随便让给别人?" 要说这张罗汉床确实不简单,中国收藏家协会2003年发布的《明清家具普查报告》里记载,现存传世罗汉床不足百件,其中宋元制式仅此一件。 床围上的青花瓷板经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检测,用的竟是元代官窑特有的"苏麻离青"钴料。更奇的是床板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全凭榫卯咬合,经历七百年寒暑竟无半点变形。 张涵予为这张床可没少吃苦头。当年二十万的价码,搁在普通工薪阶层眼里简直是天文数字。 他愣是接了三部电视剧、两部电影,白天在片场吊威亚,晚上回酒店看剧本,有回累得在片场候场时靠着道具箱打呼噜。 等凑够钱去提货那天,梁广平都忍不住劝他:"要不先拿个条案?这床忒沉,摆家里还占地方。" 张涵予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您可别蒙我,这宝贝放家里,睡觉都能闻着文化味儿。" 如今这张罗汉床成了京城收藏圈的传奇。有藏家开价八位数求转让,张涵予眼皮都不抬一下。 倒不是他死心眼,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些物件讲究缘分,它既然躲过了火烧圆明园,逃过了十年动荡,最后落到我手里,这就是老天爷赏的福分。" 这话后来被收录在《中国民间收藏口述史》里,成了圈内人常挂嘴边的名言。 要说玩收藏这事儿,张涵予算是歪打正着。当年在潘家园交的那些学费,如今都成了他跟后辈们讲古的谈资。 有回电视台采访,主持人问他怎么练就的火眼金睛,他指着书房里堆成山的专业书籍直乐:"哪有什么诀窍,不过是把别人打麻将的时间,都用在翻故纸堆上了。" 这话说得实在,据琉璃厂的老掌柜们回忆,那些年常见张涵予穿着军大衣在市场里转悠,抱着本《明清家具图录》挨个摊位比对,较真劲儿跟老学究似的。 二十多年过去,当初跟张涵予同期玩收藏的,有的改行炒了房地产,有的被赝品坑得血本无归。 倒是这个演戏出身的"门外汉",愣是靠着股轴劲儿,在古玩行当闯出了名堂。 那张命运多舛的罗汉床,如今安然躺在朝阳区某处宅院里,每逢晴好天气,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瓷板画上,七百年前匠人描绘的山水图景便鲜活起来,仿佛在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参考资料:张涵予:从五料影帝到家具收藏家2013年10月31日16:07《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2001年,张涵予20万买了一张罗汉床,好友马未都来家里赏玩,没想到他一看见这床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1 19:23:08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