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小学生作文让我想到怎样才不会“误读”一个人 一个北京的小学生,“五一”假期到四川南充阆中游玩,在张飞庙里,他通过听导游的讲解和自己的思考,重新认识了张飞,非常不简单!这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怎样才不会误读一个人,正确认识一个人?而不是像人们对张飞一样,完完全全把人家搞错了,也不会对一些名人形成一种片面而浅薄的认识。 这位小学生印象中的张飞,也是通常人们眼中的“猛张飞”,性格耿直、武艺高超但智谋不足,而且不修边幅,是一个粗人。而这次参观让他了解到,真实的张飞竟然能书会画、多才多艺。这位小作者在张飞庙里欣赏到了张飞的“手书”碑石作品《张飞立马铭》,仅二十余字,便清晰地表达出一场战事的人物、地点、过程、结果。小作者评论说,这幅作品不仅内容言简意赅,书法也刚健遒劲,字体敦实丰满。据说,张飞的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其风格为三国时期流行的“汉隶八分体”。小作者还说,张飞的画作也极为精妙,尤其擅长画仕女图。 同样的,在人们的印象中,朱德元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帅,足智多谋。人们虽不至于像对张飞一样误读他,形成的印象跟实际正好相反,但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其实也很有限,并不多,印象却也并不全面、深刻。有一位有心的作者,写出了1940年时著名作家茅盾与朱德的一次关于白居易的对话,说明朱德对白居易的认识也很“专业”,并非只是一介武夫,这就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朱德。 因此,要不误读一个人,还要对其全面、深入地认识。对历史人物,过去的人物,要从多方面去了解。而对今天能接触到的人物,则需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了解。 王良炬 2025年5月12日 北京
一篇小学生作文让我想到怎样才不会“误读”一个人 一个北京的小
用户良兄
2025-05-12 07:33: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