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高考状元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万美元,随后又向人民大学捐款三

牧童的娱论 2025-05-12 13:18:41

2010年,河南高考状元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万美元,随后又向人民大学捐款三个亿,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得知此事,喊话张磊说:给西湖大学也捐点,让你当联合创始人。   那年,耶鲁大学收到一笔捐款,888万美元。   相比于国际上动辄上亿的捐赠,这个数字并不夸张。   但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却泛起了涟漪——这是一位中国人捐的,准确来说,是一位叫张磊的河南人捐的。   人们开始查这个名字,很快,一个过去在光影里的人,浮出水面。   1990年,河南省文科高考状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系学生,后来赴耶鲁留学,师从“机构投资之父”大卫·斯文森。   再后来,他创建高瓴资本,成长为亚洲最富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那年捐款时,他不过38岁。   而人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是那个“888”的数字,寓意“发发发”,很中国,也很张磊,一个懂得东西方语言、财富与命运逻辑的中年人。   张磊很少接受采访,他不爱谈财富,也不喜热闹吗,他说自己做投资是因为“愿意看见事物长出来”的感觉,这和种树有点像。   别人谈回报,他谈时间;别人谈规模,他谈信任。   所以他回耶鲁,是因为他觉得那里“教会了他慢”,而他捐的,不只是金钱,而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教养的价值。   可是国人疑问也随之而来:“你是中国人,怎么先捐美国大学?”、“你这么有钱,能不能先支持一下中国的大学?”   张磊没有回应,只是过了一阵子,静悄悄地向中国人民大学捐出了3亿元人民币,设立教育基金。   这一次,没有“888”的象征意义,甚至没有媒体提前发布的新闻稿,只是捐助到了他出发的起点——人民大学,那座他在冬日拎着热水瓶走过的校园。   那是一种无声的回答,也是极其温柔的回应。他以行动解释,感恩,从不只对一个方向。   教育,是一棵树种下的过程,他希望它能长在东西两边,根系繁茂,枝叶交错。   张磊的故事也悄然传到了施一公的耳朵里。   那时,施一公正在为一所新型大学奔走:西湖大学,一所由科学家主导、以研究为核心的非营利性新型高校。   他们在杭州西湖边搭建实验室、请来诺奖得主讲座,想要打破体制,重构学术自由。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媒体说:“张磊都给耶鲁捐了,给人大捐了,怎么不给我们西湖大学也来点?来了我让他当联合创始人。”   此言一出,大家哄笑,也有人认真,因为这背后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碰撞:科学家的大学,投资人的理想,能不能交汇?   张磊没有马上回应,后来有人说,他低调参与过一些西湖大学的支持工作,也有人说,他更愿意在幕后做“播种人”,悄悄地,把教育这棵树种得深一些。   张磊曾在一次内部分享中讲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这是《大学》里的句子,也是他做教育捐赠背后的哲学。   在浮躁的时代,有人靠速度和热度标榜成功,而张磊选择的是“静水流深”的路径。   他的捐赠不是风口浪尖上的操作,而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坚持。   他在乎的不只是钱被用在哪里,更在乎钱“能不能成全人的成长”。   人们说他是资本家,也有人说他是教育理想主义者。   他自己说得很简单:“我只是回头看了一眼来时的路,然后尽我所能,让更多人也走得过去。”   他没有成立以自己命名的基金会,也不愿挂上自己的照片。   他甚至多次拒绝出现在企业开幕的剪彩仪式上,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人活得越安静,心才越响亮。”   有人说,他是在为教育修桥,也有人说,他是在为未来埋种子。   但对于张磊来说,也许更贴切的是一句话——“我所投资的,不是企业,而是人;我所回报的,不是荣耀,而是土地。”   信息来源:(中国网资讯——张磊向耶鲁大学捐赠888万美元,随后又向人民大学捐款3亿,清华副校长对他说:给西湖大学也捐点,让你当联合创始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