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东吴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以邀功,曹操高兴地惊呼:“云长已死,吾将可安矣。”不料司马懿的一句话,让曹操如梦初醒......
当年正值三国乱世,各路诸侯勾心斗角,权谋涌动。身在荆州的关羽得到汉中大捷的捷报后,志得意满,萌生进一步扩张的野心。一心想在江东再立功勋,以助刘备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此时曹操意欲休养生息,刘备亦有同感,汉中之战令双方元气大伤,各自需要时间恢复实力。奈何关羽不顾国家整体实力已消耗过度,仍欲犯险出兵。 曹操获悉关羽率军杀来,大惊失色。连忙调遣心腹猛将于禁、庞德带兵前往增援。庞德勇冠三军,屡建奇功。曹操对他寄予厚望,相信他必能击退关羽。 然而曹操再深谋远虑,也敌不过老天爷的捉弄。于禁带兵赶到前线时,江南地区突遭暴雨侵袭,大军深陷泥淖,寸步难行。这场骤雨成为关羽取胜的关键,于禁军队七零八落,庞德更在混战中阵亡。 关羽趁势追击,一举击败曹军,于禁只得投降。关羽顺势攻下樊城外围城池,逼近襄阳,直指魏国咽喉要地。一时间,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芒,可见关羽之骁勇令其心惊。 若任凭关羽长驱直入,势必对魏国防线造成难以修复的创伤。此时,谋士司马懿挺身而出,力主联合孙权夹攻关羽。司马懿判断,关羽的胜利势必触怒孙权,不如趁机离间两国关系,迫使其内斗。 司马懿此举预见孙权必定忌惮关羽的野心,此时正是联手除之的大好良机。曹操充分信任司马懿的谋略,当即派使者前往东吴,与孙权展开秘密磋商。 使者双方频繁往返,终于达成协议。孙权果然隐隐对关羽的连战连捷心生不满,欣然接受联手围剿的提议。遂命心腹大将吕蒙带兵西上,配合曹军夹攻关羽。 吕蒙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深谙用兵之道。在他的悍将作为下,曹吴联军很快便占据战略主动权。关羽后续行军严重失误,加之兵疲粮绝,只得弃城突围。在混乱中后背中箭,被马忠斩于马下。 孙权得手后,立即命人将关羽人头送往魏都洛阳,献给曹操。意图通过立此大功,化解曹操的戒心,稳固两国关系。 曹操收到人头后大喜过望,直呼云长已死,吾终可安眠。兴奋之余,甚至未细想孙权此举的用意。在一旁的司马懿却敏锐地觉察到其中的诡计。 他悄悄提醒曹操,这不过是孙权离间曹刘关系的阴谋。表面上献头邀功,实则是挑拨两国矛盾,得令两虎相斗。曹操性情直爽,略一思索便了然司马懿的用意。 司马懿随即献策,建议曹操厚葬关羽,以安抚蜀汉人心。更要当众表露出对孙权的不满,意欲拉拢蜀汉共击东吴。这既可避免中计,又可反将一军,制造曹蜀联合攻吴的假象。 曹操听后大笑不已,连声称妙,立即采纳此谋略。他亲自主持关羽的治丧仪式,并送去大量珍宝以慰藉刘备。同时暗中散布谣言,意欲联合蜀汉报仇。 这一系列举动很快见效,成功化解了刘备的怨恨,转而对孙权愤慨万分。两年后,刘备亲率大军南征,在夷陵之战中痛击东吴。这直接导致了孙刘十多年的联盟彻底破裂。 曹操凭借司马懿的策略,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削弱了蜀汉与东吴,坐收渔翁之利。这标志着三国格局出现微妙变化,为日后魏国统一奠定基础。 关羽虽然武勇无双,却因鲁莽而战败身亡。曹操性格直率,差点中计。而司马懿的谋略成就了此局的转折,可见智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