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李安拍的《饮食男女》大卖,也拿了奖。领完奖电影公司请他吃饭,宴席上菜很丰盛,李安却忍不住跑出去哭了。 李安成为国际大导演的故事总绕不开他妻子林惠嘉的坚持。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台湾青年在美国电影圈碰得头破血流,兜里揣着导演系文凭却连打杂的机会都捞不着。 这时候比他早拿到微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妻子二话不说扛起养家重担,让丈夫安心在家钻研剧本带孩子,这一扛就是整整六年。 1978年李安初到美国伊利诺大学念书时,在留学生聚会里遇见了梳着利落短发的林惠嘉。 这个台大化学系毕业的姑娘说话做事都带着股飒爽劲儿,跟那些娇滴滴的女生完全两样。 两人从电影聊到微生物学,越聊越投机。李安后来总说当时就觉得这姑娘像块磁铁,把自己这块铁疙瘩吸得牢牢的。 拿到学位后李安信心满满要闯好莱坞,现实却给他泼了盆冷水。 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连摄影棚的门都摸不着。眼看着存款见底,林惠嘉直接把他按在家里:"你只管琢磨电影,挣钱的事我来。" 这个决定让李安成了街坊邻居嘴里的"吃软饭的",但他心里清楚,妻子这是把整个青春都押在了他的梦想上。 六年时间说长不长,搁在电影人身上可金贵得很。李安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带孩子,就是趴在书桌前写剧本。 有回他实在过意不去,偷偷跑去报电脑培训班想转行,被林惠嘉逮个正着。 这个平时温声细语的理科女生当场炸毛:"全世界缺你一个程序员吗?你李安生来就该拍电影的!" 这话像盆冰水浇醒了差点放弃的导演,后来《推手》剧本就是在这样的鞭策下磨出来的。 1991年《推手》开机那天,剧组穷得连家具都要从导演家里搬。六岁的儿子抱着玩具在片场乱窜,林惠嘉下了班就过来帮忙打杂。 这片子一炮打响,让李安在影坛站稳脚跟。等到《卧虎藏龙》横扫奥斯卡,记者围着林惠嘉问担不担心丈夫变心,她眼皮都不抬:"他是李安,我是林惠嘉,该买菜做饭的时候照样得去。" 有个细节最能说明这对夫妻的情分。《饮食男女》庆功宴上,李安看见桌上的鱼翅突然离席痛哭。 监制追出去才听明白,他是想起家里娘俩连口热乎饭都顾不上,自己倒先吃上山珍海味了。 这事后来成了圈内美谈,都说李安发达了没忘本,其实最难得的是林惠嘉始终如初。 记者问她当名导太太什么感觉,她答得实在:"以前他窝在家里写剧本,现在满世界领奖,回家不还是得系围裙?" 这对夫妻的相处之道透着股子通透劲儿。李安总说怕老婆,其实是敬重。 有回采访他掰着手指头算:"结婚三十年没红过脸,她说的都在理。真要吵起来,我这导演的嘴皮子哪够用?" 林惠嘉更绝,金马奖颁奖礼请她上台,人家直接摆手:"实验室还有数据没整理,你们玩得开心。" 2023年威尼斯电影节红毯上,68岁的李安牵着62岁的林惠嘉亮相。 记者抓拍到她鞋跟卡在石板缝里,李安蹲下身处理的瞬间。网友翻出三十年前《喜宴》首映礼的照片,同样的姿势,同样利落的短发,只不过当年青丝已成华发。 有媒体问他们保鲜婚姻的秘诀,林惠嘉还是那句老话:"该做饭的做饭,该搞科研的搞科研,哪有空琢磨这些虚头巴脑的。" 两口子一个在洛杉矶看景,一个在纽约带研究生,视频通话三句不离"记得交水电费"。 外人看着像各过各的,可这份相互成全的默契,三十多年风雨里早淬成了真金。 俗话说得好,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是夫妻。李安那些国际大奖的奖杯在橱窗里摆着,最金贵的还是厨房里那口用了二十年的炒菜锅。 信息来源: 纽约时报关于李安新片《李小龙传》的报道 林惠嘉任职的纽约大学医学院官网学术动态 2023年威尼斯电影节官方摄影记录 台湾《联合报》人物特写专栏 李安个人纪录片《十年一觉电影梦》访谈内容
1994年,李安拍的《饮食男女》大卖,也拿了奖。领完奖电影公司请他吃饭,宴席上菜
海诚看趣事
2025-05-14 01:26: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