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十国最乱的时候,南唐开国皇后宋福金原是陪嫁丫鬟,后来却成了皇帝的正妻。
她没出身、没靠山,靠的全是眼色、胆识,还有运气,这女人命真硬,也够聪明,生生从下人熬成了皇后,还跟丈夫一起撑起半壁江山。
宋福金是江夏人,今天的湖北武汉,她小时候日子还算体面,家里是读书人出身,父亲宋韫有点学问,日子也殷实。
但她还没长大,天下就乱套了。黄巢造反,一路打到长江边,江夏这地方也难保。
宋家房子被烧了,亲人走散,她一个人流落街头,没饭吃,只能沿街讨饭。那年她还没十岁。
一个冬天,她站在南京城门口冻得瑟瑟发抖,正巧碰上升州刺史王戎,王戎是吴国那边派来的地方官,出门巡视看到这孩子不一样,脸干净,眼里有神,嘴里还念着诗句。
他一问,发现她不仅识字,还能背书。王戎心里一动,把她带回家当丫鬟。
王戎有个女儿,名字没留在史书里,史家后来称她“王氏”。
王氏年龄和宋福金差不多,两人从小一起读书学艺,弹琴下棋都能搭手帮忙。她们关系好得像亲姐妹,王氏出门不带别人,就带宋福金。
等王氏长到该出嫁的年纪,王戎把她嫁给了一个年轻人,叫徐知诰,这个人后来可了不得,他就是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
只是那时他还不是皇帝,他是吴国权臣徐温的养子,徐温是个狠角色,掌握大权,把亲生儿子都压着,偏偏喜欢这个养子。
宋福金就这样跟着王氏一块儿嫁了过去,成了陪嫁丫鬟,古时候,这叫“媵妾”,表面上是仆人,其实就是备用的妾。
她懂规矩,心思也活,进门后没多久就引起了徐知诰的注意,两人都是从底层熬上来的人,徐知诰在徐温家也不算风光,有点像寄人篱下。
他看宋福金聪明伶俐,心生好感,慢慢地就有了私情。
王氏没生孩子,她是正妻,没人敢说她什么,但她自己心里知道,女人进门不生就是一桩麻烦事。
她不想被赶下去,就劝丈夫把宋福金收为妾,这一招狠,却也是保命的路子。
宋福金进房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取名徐景通,这个孩子后来改名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任皇帝。
她接连生了好几个儿子,在徐家站稳了脚跟,王氏过了几年,身子骨越来越差,最后病死了,家中空出正室的位置,徐知诰没多想,就把宋福金扶了上去。
这时候南吴的局势也在变,徐知诰掌了大权后不久,把旧主赶下去了,自己称帝。
他恢复了李姓,自称李昪,国号南唐,年号升元,宋福金也顺理成章成了皇后。
南唐刚建国,四处不稳,李昪本来就不是贵族出身,心里没底,干事容易急躁,他爱折腾炼丹,信道士,想长生,朝中有人反对,他就要杀人。
宋福金看得出来,几次在关键时候劝他收手,她不硬顶,都是劝得巧,用身边的旧人旧事引他回心转意,好几个大臣都因为她几句话捡回了命。
李昪后期身体差,老是腹痛,也不爱管事,大臣们怕朝局不稳,就建议宋福金出来垂帘听政。
她不干,说“女人理国,易招祸端”,只把自己的儿子李璟推出来,这个儿子不算有大本事,但也还算能守家底子。
宋福金做了皇后后,没有修建太多宫殿,也不乱赏赐娘家人,她的哥哥宋铎曾经想借她的势力升官,她直接拒了,说:“自家人更要干净。”
后来史书上都夸她“宽厚有德”,但她不怎么管史书怎么说,活得清楚。
她晚年住在南唐皇宫的后苑,不怎么出面,安安静静地过日子,李璟当皇帝后,给她上尊号,供奉如太后。
可她不愿意干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家国是你们的事,我只管子孙不失礼数。”宋福金死的时候,南唐还没灭国,但已经风雨飘摇,李璟给她厚葬,史书记她“贤后”。
对比武则天那种手腕,宋福金确实没那样强势,但她从一个流落街头的小女孩,一步步熬到开国皇后,中间每一步都是刀尖上走路。
没人帮她,她靠的全是眼力和胆识,她不去争、不去抢,反倒活得最长久。
她没有留下多少话,也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那个男权至上的乱世里,她能让自己和儿子在皇宫站稳脚跟,这本事可比武功还难。
宋福金不是传奇,她是靠一次次决定换来的命。
参考资料: 《十国春秋·南唐列传》,张廷玉编,中华书局,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