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政府给了我们家!”2003年5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接纳了长期无国籍的达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14 20:41:34

“是中国政府给了我们家!”2003年5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接纳了长期无国籍的达曼人,结束了他们200多年没有国籍的困境,当他们拿到中国国籍证时,激动得泪水满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高原地带,曾生活着一个被历史遗忘了两个世纪的群体——达曼人,他们是战争的残余者,是历史的边缘者,也是现实中长期被制度排除在外的人,200多年间,他们没有国家的庇护,没有公民的身份,更没有现代社会的基本保障,他们的故事,不是波澜壮阔的史诗,但却是一段真实而沉重的命运浮沉。   达曼人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在清朝与廓尔喀王国(今尼泊尔)之间的战争中,一支廓尔喀骑兵部队误入西藏边境山区,战后未能归国,便在此地定居下来,由于地处偏远,又夹在国界线之间,这些人逐渐成为一个“无所归属”的族群,他们被称为“达曼”,有学者认为,这一名称源自尼泊尔语“骑兵”之意,也有人认为是音译变异的结果,但无论词源如何,这个称谓最终成为他们群体身份的象征。   没有国家的认同,使得达曼人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没有身份证明,无法接受正规教育,不能参与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也不能合法就业,他们靠打铁、做木工、织布等传统技艺为生,与周边藏族群众以物易物,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其简陋,历代达曼人多以草屋和临时搭建的棚屋为居,遇到自然灾害几乎毫无抵抗能力,一场暴雨或一次山体滑坡,便可能令整个村落流离失所,他们长期迁徙,居无定所,生活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   更为复杂的是他们的身份困境,尼泊尔方面早已不再承认他们是本国公民,认为他们已长期脱离国家控制;而中国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未将这一群体纳入现有民族识别体系,这种两不靠的状态,导致达曼人在法律上成为了“无国籍人”,他们在中尼边境生存繁衍了六七代人,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归属。   然而,历史的车轮终究滚滚向前,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在全面推进边疆扶贫与民族团结政策的背景下,开始重新审视达曼人的问题,2003年5月26日,达曼人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天,中国政府正式承认达曼人的中国国籍,为他们颁发了身份证明,结束了这个小群体长达两个世纪的无国籍状态,从此,他们不再是边境上的“浮萍”,而是实实在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身份的确立,是改变的第一步,紧随其后的,是方方面面的生活改善,政府为达曼人新建了住房,配备了基本的生活设施;孩子们被送进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大人们则被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农耕、手工艺等实用技能,同时,达曼人传统的铁匠工艺、手工织布等,也被重新发掘和扶持,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与推广,许多达曼家庭通过成立合作社,将传统工艺品推向市场,逐步实现了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极大推动了达曼人融入现代社会的进程,通往村庄的道路被修通,医疗站、学校、供水系统陆续投入使用,许多达曼人第一次拥有了正式的住房,第一次走进了医院,第一次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从物质到精神,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文化认同的建立,则是一个更为缓慢却深刻的过程,虽然在户籍登记中,达曼人被归为藏族,但他们独特的语言、习俗和外貌,使得他们在当地依然独具一格,他们保留着与藏族相近又不尽相同的生活方式,蓝色的眼睛、深邃的面孔在雪域高原上格外显眼,地方政府在尊重他们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与藏历新年、雪顿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同时也支持他们保留和传承自己的语言和手工艺术,这种双向融合的模式,使达曼人逐渐在文化上获得了双重认同:既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是拥有独特族群记忆的文化传承者。   信息来源:新京报——中国最后的无国籍者:漂泊西藏200年,2003年才获中国国籍    

0 阅读:156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0

用户10xxx40

2
2025-05-14 23:22

华夏文明的包容性很强,这是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

诸葛天灯

诸葛天灯

1
2025-05-14 21:5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