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雷女士扫墓时,发现一个被高高的杂草覆盖的荒墓,雷女士出于好心,决定帮

史墨弦说说 2025-05-15 15:45:22

2022年,雷女士扫墓时,发现一个被高高的杂草覆盖的荒墓,雷女士出于好心,决定帮忙清理一番,然而,当她擦去了墓碑上厚厚的灰,上面的刻字渐渐露了出来,雷女士心头一紧...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清明节那天,雷素琴在贵州凯里山中偶然发现一座被遗忘的荒墓,擦去厚厚的尘土后,她发现墓碑上赫然写着“梅乐三”,一位抗战时期的上尉军需官。 雷素琴本是贵州凯里当地的一位普通居民,平日里在社区做些志愿服务工作,尤其关心抗战老兵的事迹。2022年清明节这一天,细雨蒙蒙,她拎着祭扫用品去给母亲扫墓。 走到半山腰,她看到不远处长满荆棘杂草的地方露出一角石碑,出于好奇,她上前拨开那些纠缠的藤蔓和杂草。 清理一阵后,她发现那是一座荒废已久的坟墓,墓碑早已被泥土和苔藓覆盖。 她拿出纸巾轻轻擦拭,随着墓碑上的字迹逐渐清晰,“梅乐三”、“湖北黄梅人”、“第五军二十二师工兵营”、“上尉军需官”这些字样赫然入目。 雷素琴心头一紧,这不是普通百姓的墓,这是位抗战老兵啊!她自己的父亲也是抗战老兵,墓碑上这些简单的字,让她瞬间想起父亲当年讲述的那些战争岁月。 回到家后,她辗转难眠,当夜便将墓碑照片发到了几个志愿者群里。没想到,群里迅速热闹起来,有人说:“第五军在抗日时期赫赫有名,参加过昆仑关大战,牺牲惨重。” 台湾的一位网友更是激动地告诉她:“我在台北忠烈祠里看到过梅乐三的灵位,籍贯确实是湖北黄梅。” 这一发现,让雷素琴意识到,荒草中的墓碑背后或许藏着一段跨越八十余年的历史等待着重现人间。 “抗战老兵的墓,怎么就荒废在山里了呢?”雷素琴满脑子都是疑问,她决定想办法找到这位英雄的家人。 第二天一大早,她赶到市档案馆翻阅旧报纸,终于在一份1941年的报纸中找到一条简短的记录:“第五军某部军需官梅乐三,1941年因病殉职于贵州凯里。” 资料明确了,但家人又在哪里呢?雷女士联系了凯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经过几天的查询,退伍军人事务局证实了梅乐三确实是抗战烈士,来自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黄泥塘村,但家人却杳无音讯。 雷素琴心急如焚,和志愿者决定亲自去黄梅县寻访。 他们来到湖北黄梅县蔡山镇,挨家挨户地打听,一位八十多岁的梅姓老人回忆道:“梅家当年可是大户人家,两个儿子都参军抗日去了,大儿子梅作楫去了缅甸,后来去了台湾;二儿子梅乐三听说是在贵州牺牲了,具体在哪却没人知道。” 就在大家陷入困境时,云南的志愿者发来了令人欣慰的消息。他们在昆明找到一位名叫梅燕的女士,她正是梅乐三的亲孙女。 原来,梅乐三的儿子梅迪文也是抗战老兵,随军远征云南,晚年定居昆明,几年前才去世,一生遗憾未能找到父亲的墓地。 梅燕在电话中激动地哽咽着说:“我们家找了爷爷几十年,都没找到他的坟墓,没想到今天还能等到这个消息。” 清明节过去一个月后,2022年4月初,经过多方努力,贵州和湖北、云南三地志愿者一起协调,终于决定将梅乐三的遗骸迁往昆明金陵公墓,安葬在儿子梅迪文墓旁。 梅燕带着父亲生前留下的军功章和一本泛黄的日记本来到贵州,见到祖父坟墓的那一刻,她情不自禁跪倒在地:“爷爷,我们终于找到您了,您安心跟我回家吧!” 在梅乐三遗骸启运的当天,数十名志愿者和附近村民前来送别。一位耄耋老人站在墓碑前久久不愿离开,他说自己小时候常听家里长辈讲起梅军需官,说他性情温和,为人厚道。 如今梅军需终于回家了,他也总算替先辈完成了一个未了的心愿。 车辆缓缓驶离山村,雨雾中,雷素琴心中既欣慰又伤感,她说:“当初只是出于好心,却没想到能促成一场跨越八十年的团圆。看着老英雄回家,我心里才算踏实了。” 梅燕回到昆明后,把祖父和父亲的照片并排挂在家中,她在朋友圈里写道:“八十一年,爷爷终于回到了家。愿他们父子在天堂再也不用分离。” 如今,贵州凯里的那个山坡上,原先的荒墓处已立起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一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 碑前的青草重新生长,茂盛得有些倔强,仿佛在告诉路过的人们,曾经在这里发生过一段普通而温暖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终究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家乡。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关注我们,下次更新不踩空~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

0 阅读:0
史墨弦说说

史墨弦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