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郭沫若病重之际,妻子任立群守在身旁,问他还有什么愿望,郭沫若提出想见前妻佐藤富子一面,任立群立刻寄信去了大连,谁知却被佐藤富子坚定拒绝:我这一生活得像条野狗。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历经磨难、在晚年重新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老人,却以一句极为平淡的话语,拒绝了这场跨越半生的再见。 1977年的秋天,大连的风刮起来特别凉,北风扫过老城区低矮的屋檐,卷起地上的落叶,弄堂里显得比平日里更加冷清。 年过八旬的佐藤富子独自坐在窗前,她的背已微微佝偻,瘦小的身子裹着厚厚的毛衣,一双历经风霜的手里,拿着一封刚刚送来的信,发信人是“北京郭府”。 看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字迹,老人怔了很久很久。 很多人只知道郭沫若是著名的文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有过一段日本婚姻。而当年那个温柔贤惠、出身日本望族的佐藤富子,曾是人人称羡的幸福女子。 1916年的东京圣路加医院,富子还是个刚满二十岁的护士,眉眼清秀,笑容温柔。一天,她替朋友送药时,意外地与一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撞了个满怀。那个戴着眼镜、手中总是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就是郭沫若。 缘分或许就是如此简单,郭沫若对这个日本姑娘一见倾心。他日日送来诗句与书信,每一句话都真挚而热烈,没多久,富子便决心与他共同生活。 那时候,她放弃了富裕的娘家,与家里断绝了联系,只为追随这个年轻的中国文人。 婚后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她始终保持着温柔体贴,照顾丈夫与接连出生的几个孩子。她始终记得丈夫说过,“富子,你是我的圣母。”多年后,她已不再年轻,可这些话,却一直记在心底。 郭沫若回国参加抗战时,富子才真正尝到了生活的苦涩滋味。 1937年,他走的时候只留下了一封简单的信件,富子却不知道,这一别,就是半辈子。 她一个人在日本艰难度日,独自抚养着五个孩子,受尽了邻里歧视与冷落,日本当局更将她视为“中国间谍”,严厉审问她与郭沫若的关系。 生活窘迫到什么程度?最难的时候,一家六口人靠几片干海带、一把大米粥度日。 邻居们嘲讽她,“这么漂亮的女人,怎么嫁了个中国男人,连口饱饭都吃不上!”富子听了,只是微微一笑,转身回到屋里继续缝补衣服。 后来,她终于盼到抗战结束,毅然带着孩子们来到中国寻找丈夫。但命运总是爱开玩笑,当她在上海终于见到郭沫若时,眼前的一幕,让她几乎跌倒在地。 那天郭沫若的身边已经站着另一个女子,任立群,还有一群围绕着的儿女。他有些慌张地解释:“富子,你还是回日本吧,这里不是你的家了。” 富子没哭没闹,只是轻声地说:“我明白了,我这就走。” 可是,她没有回日本,而是在总理的帮助下,留在了大连,加入了中国籍,改名郭安娜。此后几十年,她独自在大连的小屋里,低调地度过余生。 一晃眼,就是几十年过去了。 1977年,郭沫若病重躺在北京的病床上,回忆往昔,忽然间想起那个他亏欠一生的日本妻子。任立群很贤惠,她听到丈夫这个愿望,便立刻写信给富子。 但富子的回答,淡然而坚定:“我这一生活得像条野狗,还是不见了吧。” 收到回复后,北京的郭沫若沉默良久,眼里满是泪水。 可在大连的那个小院子里,富子却没有流泪。她默默走进小厨房,烧了一壶开水,泡了一杯热茶,坐在屋前的石阶上,看着院中飘落的黄叶。 这个女人,从当初富裕的日本望族,到后来艰难的生活,再到今天这样平淡安宁的晚年,什么都经历过了,也就看开了。 身边的年轻邻居问她:“安娜奶奶,您为什么不去见见郭先生?你难道不想见他最后一面吗?” 富子端起茶杯,微微笑了:“见与不见,也没什么分别了。人这一辈子,有缘就聚,没缘就散。我早就想明白了。” 年轻人还想再说什么,富子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我啊,这一生,就像街头巷尾的野狗,有时候能吃饱,有时候饿着肚子,但总还能熬下去。” 话音落下,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茶水的热气缓缓上升。 后来,郭沫若在病榻上闭上了眼睛。 而佐藤富子,也在大连安静地过完了自己的晚年,没有怨恨,没有悔意,只带着淡淡的遗憾与释然,静静地守望着自己的余生。 至于那封拒绝的信,或许早已被岁月悄悄掩埋,不再为人提起。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收获,关注我们,下次更新不踩空~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一起聊聊!
她是被蒋介石牵挂了一生的女人,1964年,周总理把她秘密送往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
【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