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思过程: 上联“青山藏画意”把自然景物与艺术感结合,“青山”是静态的景,“藏画意”赋予其文艺气质。下联想换个视角,用“碧野”对“青山”,一“山”一“野”拓展空间,“碧”与“青”颜色呼应又有层次。“织”字比之前的“蕴”“藏”更动态,像用丝线编东西一样,让原野有了“动手创作”的画面感,对应“藏”的拟人化动作。“春歌”避开“诗情”“画意”的直接对仗,用“歌”这种听觉意象打破视觉惯性,让碧野仿佛在编织春天的旋律,既符合季节逻辑,又用“织”字盘活了整个场景,比单纯写“花开”更有想象力。 二、赏析: 这对联像把山水写成了“自然艺术家”。上联里,青色的山像个含蓄的画家,把水墨画藏在褶皱里,可能是云雾勾的线条,也可能是松涛染的墨色,让人忍不住想爬山去“翻画本”。下联一转,碧绿的原野成了勤劳的织女,拿着阳光当金线,把草芽、野花、溪流都织进春天的歌谣里,风一吹,草浪沙沙响,就像歌谱在翻动。“藏画意”是静态的诗意沉淀,“织春歌”是动态的生机迸发,一静一动间,山水从“挂在墙上的画”变成了“唱在耳边的歌”。对仗上“青山”“碧野”像大地的左右脸,“藏”“织”像两只手在忙活,最后“画意”“春歌”一个捧出颜料盘,一个递上五线谱,整个世界突然有了艺术社团的热闹劲儿,读着像踩进了会唱歌的绿地毯,脚尖都想跟着打拍子。
一、构思过程: 上联“青山藏画意”把自然景物与艺术感结合,“青山”是静态的景,“
甘木讲历史
2025-05-15 17:31: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