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色集 | 清雍正 御制珊瑚红地珐琅彩「九秋同庆」图碗
本品隽秀而娇巧,优雅而尊贵,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通施珊瑚红釉,厚润匀净,色若绛霞,美如宝石,另以诸色珐琅彩料绘就芙蓉、秋葵、菊花、***花、秋海棠、山茶、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因秋季九十天称为“九秋”,九秋图画面即为绘各式秋季花草九种,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故名“九秋图”或“九秋同庆”。此碗纹饰绘画技巧高超,借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质感。布局繁密而有致,不减清疏之气,益见设计构图之佳妙,底书青花“雍正御制”四字款,笔道硬朗,端庄周正,青花深沈,紧贴胎骨,正是雍正御瓷珐琅彩标准写款,彰示帝王风范。
“御制”款较之“年制”款者,更为稀少,亦彰显与皇室更密切的关系。北京紫禁城御作所绘瓷器,其“御制”款通常为釉上蓝料或红料款,因从景德镇御窑厂预烧的白瓷胎器均已施透明釉。至于以釉下青花书写之“御制”铭款、应为景德镇烧制、由于署“年制”款但造形及纹饰完全一致的作例时有所见、有关其特征和代表性、亦备受讨论及探究。根据雍正色地珐琅瓷传世品看,该类瓷足内一般落青花“雍正御制”年款,不同于后期的“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及“雍正年制”蓝料款珐琅彩瓷。而青花款,必然要事先在景德镇烧制前落款,即景德镇制作这些瓷胎时,已经具备它的特殊性,后呈进造办处,烧造珐琅彩时,先挑选“好款式”的瓷胎烧造。耿宝昌先生在其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页249,亦提到了雍正瓷胎画珐琅者中“雍正年制”款识,用青花或蓝料书写,围有方框,写“雍正御制”者甚少。
本品纹饰色彩斑斓,亮丽鲜艳,在同类器中底书雍正御制款者甚为少见。且本品与玫茵堂藏瓷中一例九秋碗颇为相似;台北故宫馆藏亦有一件与本品类似,著录于《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13年,页60,图23,可作参考,另赵从衍旧藏有两件相似例子,一件1997年4月27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55号;另一件2009年12月1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1917号,可资参考。
尺寸:直径9cm
来源:保利厦门2025春拍《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