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

海诚看趣事 2025-05-18 10:33:48

1956年,中南大学学生王明健在毕业前一天,突然被两名没有任何军衔与职务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的看管之下,王明健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之后他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整整销声匿迹了30年…… 1956年春天,中南矿冶学院的学生王明健正忙着准备毕业典礼。 谁也没想到,两个穿军装的人突然出现在宿舍门口,二话不说把他带走了。 这一走就是三十年,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儿。 王明健被带到一间小屋子里签了保密协议,那纸上的字儿跟蚂蚁爬似的密密麻麻。 他从小就是个实心眼的孩子,想着能为国家出力就咬着牙按了手印。打那天起,这人就像掉进地缝里似的,再没半点消息。 老家村里可炸了锅。王老汉刚收到学校寄来的信,手抖得跟筛糠似的。 信上就说他儿子被带走了,别的啥也没提。 村里人背地里嚼舌根,有说小王犯事的,有说摊上大事儿的。 老两口天天蹲在村口张望,眼睛都望穿了也没等来儿子的身影。 其实王明健这会儿正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捣鼓矿石。 国家要造原子弹,缺的就是铀原料。这活儿可不简单,当时咱们国家连像样的提纯技术都没有。 王明健带着队伍天天泡在实验室,头发大把大把掉,试了百八十种法子都不灵光。 有天他蹲在沙地上发愁,突然瞅见沙子缝里渗出来的水。 灵光一闪想到把矿石敲碎了泡酸水,就这么个土办法还真成了。 后来他们管这叫"土法炼铀",硬是靠这个愣头青的法子,半年里炼出两吨二氧化铀。 这还没到头,接着几年又炼出来七十多吨,给原子弹攒够了家底儿。 1964年秋天,新疆罗布泊"嘭"的一声巨响,蘑菇云冲上天的时候,王明健正蹲在实验室门口啃冷馒头。 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呼声,他鼻子一酸,把半个馒头攥成了面疙瘩。 这时候他兜里还揣着老家来的电报——最疼他的奶奶走了,可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 后来国家要给这帮功臣发奖章,王明健摆摆手说不要。 他接着又埋头搞第二代第三代核武器,这一干又是二十来年。 等到国家说不用再搞新原子弹了,他才想起该回家了。 回到村里那天,村口的老槐树还在,树底下拄拐棍的老头老太太他愣是没敢认。 三十年没见,爹娘的背早驼成虾米了。三个人抱头痛哭,眼泪把衣裳都打湿了。 村里人这才知道,原来当年小王不是犯了事儿,是给国家造"争气弹"去了。 要说这老爷子也是个倔脾气,退休后住在韶关干休所,逢人就爱说"我这一辈子值了"。 前些年有记者去采访,他还跟人家掰扯:"当年要没那个土办法,咱的蘑菇云还得晚几年冒头呢!" 日子转到2020年7月,86岁的王明健在广东走了。 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他老家的乡亲们自发在村口烧纸钱。 青烟打着旋儿往天上飘,就像当年罗布泊的蘑菇云。国家给追授了"核工业功勋"的称号,他闺女把奖章擦得锃亮,跟当年那封保密协议锁在一个铁盒子里。 有人说过,英雄都是拿命换日子的人。 王明健这三十年,就像老话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把自己熬干了给国家织了件铁布衫。 现在年轻人刷手机常能看见他的故事,那些黑白照片里的年轻人笑得腼腆,谁能想到他怀里揣着改变国运的秘密呢?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两弹一星"背后的无名英雄》 中国青年报《王明健:消失三十年的"炼铀之父"》 新华社《核工业功勋人物追记》 央视新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料提取揭秘》 人民网《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特别报道》

0 阅读:1
海诚看趣事

海诚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