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武汉小摊贩在菜场捡到2名女婴,为了给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一生未婚,

文栋说明星 2025-05-20 02:32:00

1992年,武汉小摊贩在菜场捡到2名女婴,为了给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一生未婚,靠着拉板车将两名女婴抚养成人。 杨申林在河南农村长大,生下来就没见过亲娘。 五十年代农民地里刨食不容易,他爹拉扯几个儿子更是难上加难,成年之后家里穷得叮当响,三十四岁还没讨上媳妇。 眼看在乡下实在过不下去,八四年正月里他背着铺盖卷到武汉闯荡,租住在工人村一间破屋里,每天拖着板车大街小巷卖水果。 九二年五月天刚蒙蒙亮,他像往常一样蹬着板车去菜场摆摊,有个包袱裹在菜场入口的台阶上。 掀开一瞅是个小婴儿正蹬腿,身边留着出生日期的纸条。 杨申林本想扭头就走,谁知娃娃突然咧嘴哭起来,抱着试试看的劲头伸手一搂,娃居然立马收声憋出个笑脸。 这一笑算是把人套牢了,卖水果的板车成了临时婴儿床,硬着头皮花半个月工钱买奶粉,求房东老太太帮着照看。 当爹总得有个当爹的样子,他蹬车蹬得更勤快,果筐里还常备块塑料布遮阳挡雨。 要说老天爷有时候也爱扎堆考验人,九五年清明前后又在老地方捡着第二个女娃。 这回围观的街坊能站半个场子,可谁上手抱那襁褓娃娃就哭得撕心裂肺。老杨挤进去搭把手,小丫头往他怀里一贴就跟按了开关似的没声了。 两台碎钞机就这么凑齐整了,水果摊老板升级成专职老爹,白天走街串巷卖货,晚上给俩丫头兑奶粉洗尿布,没几年就累出满头花白。 最苦的年头是俩闺女要上学的时候。公办学校卡户口死活不收,私立学校的门槛费得掏空家底。 杨申林跑遍三镇求爷爷告奶奶,幸亏碰上几个心善的校长,学费全免这关才算过了。 大丫头高考时栽在户籍证明上,急得蹲在教育局门口抹眼泪。老杨卖板车凑钱带全家回河南老家,把俩孩子的户口落在祖宅上,虽说耽误大闺女的学业,总算保住小闺女考大学的机会。 日子往前挪到二〇一六年,平头百姓杨申林突然成了新闻人物。 武汉市慈善总会给他发了年度致敬奖,记者们扛着摄像机住进破出租屋,这才扒拉出板车背后二十多年的故事。 原来当年房东老太太早就过世,老杨供两个丫头读书靠的是白天守摊、夜里帮人装卸货物,最困难的时候买碗热干面都要掰成三瓣吃。 俩闺女倒也争气,老大开服装店打拼多年,为妹妹攒出大学学费才肯嫁人;小闺女在武汉理工学会计,助学贷款没还清就开始往老家寄生活费。 要说树大分枝这事儿谁都留不住,孩子们成家立业后老杨反倒闲不住。 早几年还惦记着帮闺女看铺子带娃,新冠闹得凶的时候跑回老家养鸡种菜,按他的话说这叫"落叶要归根"。 村里人眼馋他教出来的俩大学生,老杨总摆摆手说都是孩子自己懂事。 现在老爷子每天搬个小马扎坐村口,摸出手机跟城里闺女视频时连皱纹都带着笑。 二〇二三年开春有个好消息传回淮阳,大闺女在海口开的服装厂招了三十多名女工,专门培训乡里出来的留守妇女。 小闺女在武汉光谷盘下间财务公司,手下带着七八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记者跑去采访时,姐妹俩说得最多的还是让老爹少种地多享福。可有回电视台暗访拍到老爷子天不亮就喂鸡,还说攒下的土鸡蛋要等周末孙子们回来吃,这拧巴脾气倒是二十年没变过。 参考信源: 1.《长江日报》2023年3月报道《被"板车爸爸"养大的姐妹花》 2.央视新闻2022年专题节目《凡人善举》现场采访记录 3.武汉融雪盛平互助服务中心官网公示材料

0 阅读:54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