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时期,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意。这时,丈母娘亲自出马,左宗棠一秒乖巧。 清朝末年那会,湖南湘阴县出了个名震天下的硬骨头左宗棠。 这人年轻时穷得叮当响,愣是靠着一身本事和好运气翻了身,可要说起他这辈子最感激的人,还得数他那明媒正娶的媳妇周诒端。 这段姻缘的来龙去脉,真比戏台子上演的还精彩。 左家祖上七代都是读书人,到了左宗棠这辈却走了背字。十岁上爹娘接连过世,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 偏生这小子天生有股倔劲儿,硬是靠着啃书本考上了举人。 搁现在说,这就是个寒门出贵子的典型,可那时候的科举比现在考公务员还难,左宗棠连着三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急得直挠墙。 这时候周家老爷子做了件让街坊四邻都瞪眼的事儿,把自家闺女许给了这个穷小子。 周家可是当地数得着的书香门第,周小姐周诒端更是出了名的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搁平常人眼里,这门亲事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可周老爷子看人准啊,他瞅准了左宗棠不是池中物,直接拍板让女婿入赘。 这事儿放在今天都得让人嚼舌根,更别说一百多年前了。 左宗棠也真是个爷们儿,顶着"倒插门"的闲话进了周家门。 新婚之夜掀开盖头一看,新娘子不仅长得跟画里走出来的似的,还特别会疼人。 周家二老更是开明,专门给小两口置办了宅院,逢人就说这是自家姑爷,半点不拿赘婿说事儿。 左宗棠心里热乎,暗自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 可老天爷就爱捉弄人,左宗棠白天教书晚上读书,农忙时节还下地干活,愣是又考了三次科举都落了榜。 外头风言风语说周家招了个吃软饭的,左宗棠气得直摔书。 这时候周诒端不声不响地变卖嫁妆首饰,把银子往丈夫手里一塞:"考不上就不考了,咱干点实在的。" 这话说得左宗棠眼泪汪汪,转头就扎进田里研究起种地学问,后来还写了本《朴存阁农书》。 转机来得突然,咸丰二年太平军打长沙,左宗棠这个读书人临危受命,带着乡勇守城立了大功。这一仗打得漂亮,朝廷破格给他封了官。 这时候的左宗棠,就像开春的竹笋似的,蹭蹭往上蹿,没几年就成了封疆大吏。 可家里头周诒端却犯了愁,连着生了仨闺女,就是没个男孩的。 这天夜里,周诒端点着油灯跟丈夫商量:"要不给你纳个妾吧?"左宗棠头摇得像拨浪鼓:"当年穷得叮当响你都跟着我,如今我要是纳妾,还算个人吗?" 两口子为这事儿拌了好几回嘴,最后还是周家老太太出马才说动了女婿。 老太太把姑爷叫到跟前,话说得实在:"咱两家都是要脸面的人家,总不能断了香火。我那陪嫁丫鬟张氏知根知底,模样也周正。" 左宗棠看着老岳母花白头发还操心这事儿,心里头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 没过多久,张家姑娘就进了门。说来也怪,这妾室刚过门,周诒端倒怀上了,转年生了个大胖小子。 张氏也是个争气的,三年抱俩,给左家添了三个男丁。 家里头妻妾和睦,左宗棠在外头干大事更来劲了。 光绪年间新疆闹乱子,六十多岁的老左抬着棺材就上了前线,愣是把俄国人赶出了伊犁。 捷报传回京城那天,周诒端正在教小孙子背《三字经》,听说老头子又打了胜仗,笑着笑着就掉了眼泪。 这些年丈夫在外头拼命,她在家里既当娘又当爹,还得打理一大家子,真不容易。 这对夫妻最让人佩服的,就是那份相濡以沫的劲儿。 周诒端去世时左宗棠正在甘肃平叛,接到家书哭得像个孩子,连夜写了篇墓志铭,嘱咐儿子将来要把自己跟夫人合葬。 后来老左在福州咽气前还念叨:"到了那边,别忘了把我和你娘埋一块儿。" 现如今去湘阴左宗棠故居,还能看见周诒端当年绣的《渔村晚照图》。烟雨朦胧的江面上,一叶扁舟正往家的方向漂。 老辈人说,这画上的船就是左宗棠,岸边的杨柳就是周诒端。风里雨里几十年,船走得再远,终究要回到杨柳岸边。 其实这左宗棠能成大事,还真离不开当年那个不嫌他穷、不嫌他倔的周家小姐。所以说啊,好姻缘就像酿酒,时间越久味儿越醇。 信息来源: 《清史稿》《左宗棠全集》
1903年,30岁梁启超和17岁王桂荃行房。大汗淋漓过后,梁启超喘着粗气却说:“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