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0年,慈禧太后身体不适,腹胀难消,两位御医因此丧命。 光绪六年早

鸿轩说 2025-05-25 18:07:42

公元1880年,慈禧太后身体不适,腹胀难消,两位御医因此丧命。

光绪六年早春,凛冽寒风中,紫禁城内弥漫着紧张气氛。储秀宫内,45岁的慈禧太后面色凝重,腹部异常隆起,奏章散落一地。这位权倾朝野的女主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御医接连遇害,宫内流言四起,而她腹部的肿胀却迟迟不见好转。

三个月前,批阅完两江总督奏折后,慈禧太后突感胸口灼热,喉咙酸涩,甚至连她最爱的酸梅汤都无法入口,之后数日,饮食均无法下咽,御膳房的佳肴也成了催吐之物。贴身侍女李莲英心急如焚,连夜召来太医院的御医。

首位诊治的是太医院左院判张仲元,他诊脉后脸色骤变,当即叩首称“太后喜脉”。话音未落,盛着参汤的碗便重重砸在他头上。当夜,菜市口留下了一滩血迹。消息迅速传遍京城。

随后,王守安被召入宫中。他虽巧言令色,称太后“龙体安康”,但见到慈禧太后隆起的腹部后,也当场瘫软在地。据说,行刑前,他还喃喃自语:“太后肚子确实……鼓起来了……”

京城医界顿时人心惶惶,各大药铺纷纷闭门谢客。李莲英焦急万分,最终由李鸿章举荐的无锡名医薛福辰临危受命。

薛福辰并非鲁莽之辈,进京后,他先暗中了解前两位御医的遭遇,几日后才悄然入宫。据宫中太监私下传闻,薛福辰诊脉时手心冒汗,紧张异常。“太后这是劳累过度,气血淤积于肠胃。”薛福辰巧妙地避开了敏感词,并开具活血化瘀的药方,还特制了一张带孔洞的檀木床,以“疏通淤气”。

宫中人员迅速将特制床榻送入储秀宫。薛福辰亲眼看着慈禧太后服药,并指导宫女按摩腹部。傍晚时分,一声巨响传出,守候在外的御医们闻声而知,一切已尘埃落定。

史书上对此仅寥寥数语带过,但英国人巴恪思在其回忆录中则记载了更多细节。宫中流言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内务府档案显示,正白旗都统荣禄当时频繁出入宫廷。

此后,太医院改弦更张,诊脉开方均需暗语,薛福辰也因此飞黄腾达。宫中更有顺口溜流传:“太后腹胀,太医之坟;无锡名医,飞黄腾达。”这则顺口溜传到慈禧耳中后,储秀宫的太监又换了一批。而那张带孔洞的檀木床,直到庚子年,还在库房中蒙尘。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宇化贤

宇化贤

1
2025-05-25 18:38

满清十大酷刑、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驱使奴隶、鞑子一人管十家,银乱中国女子,欺男霸女、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挥霍奢靡、四库全书篡改禁毁15万册古籍、隐藏满清罪恶事实、抹黑明朝历史、禁锢思想、打断人民的脊梁骨、误人子弟,误导国人成为奴隶、阉割中华文明,使我国回到漆黑蒙昧的原始社会、凡有水旱,坐视不管、重徭役、纵贪官污吏,官以贿得邢以钱免,腐败,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国库空虚、圈地运动,百姓流离失所、民族压迫、宁与外邦不与家奴、割地赔款、不战而败、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百年屈辱、祸国殃民、扼杀维新、残暴专制、种族灭绝、赵州之屠、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四川大屠杀、金华之屠、南昌大屠杀、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汾州之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几乎将明朝全境上下屠了个底朝天,整个华夏大地十室九空!中国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直到满清统治时期才急剧衰落到世界贫穷国家。由于满清持续篡改两百多年的历史,很多罪恶都被掩盖!这些还只是已确认过的真实事件,不信的请自己先查一下有没有这些事再说。

猜你喜欢

鸿轩说

鸿轩说

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