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年7月21日夜,李隆基率军攻入寝宫,韦后一声怒斥:“大胆逆子!”旋即毙命。
这场血腥的政变,源于数年之前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李显在群臣拥戴下重回皇宫,而躲在车帘后的韦氏,则默默低语:“十五年了,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当晚,大明宫灯火通明,韦氏依偎在李显身旁,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在房州的苦楚,回忆中满是委屈与不甘。李显怜惜地拥她入怀,却未察觉她眼中闪烁的复仇之光。
不久,韦氏便开始施展她的政治手腕。她向李显推荐武三思,并借此巩固自己的势力。上官婉儿敏锐地洞察到两人之间的暧昧,暗自捏紧了手中的笏板。李显的软弱,使得武三思与韦氏的私情愈演愈烈,引起朝野哗然。御史大夫的弹劾奏章激怒了韦氏,她强势压制,将御史贬官。李显面对韦氏的哭诉,毫无主见地顺从。
安乐公主骄横跋扈,甚至梦想成为皇太女,李显只是笑着斥责,未能有效管教。李旦忧心忡忡,预感韦氏母女的嚣张气焰将重蹈武周覆辙。李隆基则暗中联络禁军旧部,准备行动。刘幽求的提醒让众人紧张起来:韦氏已掌控羽林军,甚至与吐蕃勾结。
710年7月3日,李显驾崩,太极殿内弥漫着异样的气息。韦氏隐瞒死讯,并以摄政皇后的身份掌控朝政。宰相们纷纷俯首称臣,只有萧至忠暗中观察着太平公主的暗卫。深夜,安乐公主兴奋地怂恿韦氏登基,韦氏却决定先清除李旦和太平公主,并监视上官婉儿。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则在密室商议对策,并决定依靠葛福顺、陈玄礼等对韦氏不满的将领。7月21日夜,李隆基率军直逼玄武门,葛福顺和陈玄礼高呼讨逆,部分禁军倒戈。韦氏仓皇逃窜,最终在回廊与李隆基相遇,丧命当场。安乐公主来不及反应,便被李隆基的侍卫所杀。三日后,李旦登基,天下大赦。一位老宫女望着韦氏的画像,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