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几个傻傻分不清的几内亚,大妈还欠大家一个说明~今天赶紧补上。
世界上一共有四个含有“几内亚”的国家,分别是几内亚、赤道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几内亚”这个词在法语是Guinée,英语是Guinea。这个词的词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源于北非柏柏尔人语言中“黑人之地”这个词,另一种说的是源于阿拉伯语“Ghinawen”意为“黑色”。但不管怎么说,“几内亚”和“黑/黑人”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可以粗浅的堪称“黑人之地”的意思。
15世纪,葡萄牙国王攻克北非重镇休达后,将自己的儿子亨利王子任命为休达总督。亨利王子同时还是个航海家,他派遣船队沿着海岸南下,没几年发现了著名球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故乡马德拉群岛。过了大约十年,葡萄牙人的帆船抵达塞内加尔河河口。
领队为了KPI,俘虏了几名黑人,宣称自己找到了传说中富饶的“几内亚”。于是这块土地被葡萄牙宣称为自己的领土,这就是如今的几内亚比绍,这也是为什么几内亚比绍的官方语言之一是葡萄牙语。
关于“比绍”这个词,其实是几内亚比绍的首都,为了区别于其他“几内亚”们加上的。“比绍”这个词的在土著语言中的本意是“向前走”,据说是葡萄牙人上岸后,向一位黑人询问地名。那个黑人用部族语言说道:“比绍(Bissau)!”意为“往前走”,于是葡萄牙人就把这里叫做了几内亚比绍。
感觉这个起名的套路和澳门那个Macau一模一样,是不是葡萄牙人的命名套路?
这地方确实富饶,黄金多,黑(nu)人(li)也多,葡萄牙赚的盆满钵满。西班牙人看着就眼热,各种比比来来,最后跟葡萄牙换了一块地来,这就是后来的赤道几内亚。不过当时,这地方叫西属几内亚,原来的几内亚叫做葡属几内亚。后来法国崛起了,在1884年柏林会议上也给自己整了一块地方,叫做法属几内亚。
后来这仨几内亚分别独立了!
法属几内亚就是现在的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官方语言之一为法语;西属几内亚,就是赤道几内亚,首都就是比奥科岛上的马拉博,官方语言之一为西班牙语;最早的葡属几内亚成了几内亚比绍,首都比绍,官方语言之一为葡萄牙语,另一个官方语言是克里奥尔语,也就是当地土著语言。
我估计“几霸”们哪个都不会...还没会的多~
除了非洲几内亚哥仨,葡萄牙人还在16世纪在大洋洲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岛屿,当地人皮肤棕黑,头发卷曲,因此他们就把这里命名为“新几内亚”。后来又有一波航海者来了,他们根据马来语,把命名加了个“巴布亚”,连起来就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也就是“卷发黑人的土地”。
葡萄牙人经营殖民地一泡污,在这儿完全赚不到钱,就提桶跑路了。后来荷兰人、英国人、德国人轮番前来,瓜分了这个“新几内亚”和周边的一些小岛。二战独立浪潮中,荷属新几内亚后来成了印度尼西亚领土,德属土地和英属土地几经波折,最终成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官方语言是英语。
所以这些“几内亚”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大概就是都被殖民者霍霍过吧~
几内亚比绍是1973年独立的,1974年就在百忙之中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到了1990年,几比与台湾当局建立所谓“外交关系”,我国当然宣布同几比断交。1998年,可能是台湾当局不充值, 几比和台湾当局断交,中、几比恢复外交关系。
所以这些“几霸”们,在台湾可能还真的不太好去找自己祖国的大使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