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夺门后为何杀于谦?其实朱祁镇最初并无必杀之意。
复辟之初,朝政大权掌握在石亨、徐有贞手中,朱祁镇只是个傀儡,一切行动都受制于他们。七年南宫幽禁,使他与朝政彻底隔绝,复位后也只能听从石、徐的摆布。石亨、徐有贞观察朝中大臣的反应,发现大家对“夺门之变”都噤若寒蝉,便更加肆无忌惮,开始对政敌进行清洗,于谦不幸成为首要目标。石、徐声称,若不除掉于谦,此番政变将名不正言不顺。
而于谦本人在“夺门之变”前后,始终采取一种消极被动的态度,或者毫无作为,或者默默承受,等待命运的裁决。因为他深知自己与朱祁钰的关系过于密切,拥立朱祁钰的行为实属背叛先帝,这不仅是对他的一种亏欠,更违背了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政变成功后,即使不死,于谦也难逃被贬黜的命运。何况当时朱祁钰膝下无子,即使他奋力一搏,对抗石、徐,又能改变什么?
因此,于谦的消极态度也成为悲剧发生的导火索之一。虽然朱祁镇能力平庸,看似不够睿智,但他并非完全没有主见,再加上明朝的政治体制,他很快便掌控了皇权,并立即下令停止株连,将石、徐的处置方案都减轻了处罚。所以,我认为朱祁镇杀害于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当时的情势发展也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