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年4月,方腊兵败逃往淳安县青溪峒,韩世忠穷追不舍,到山中不见踪迹,突然,遇一山野村妇正在采药,韩世忠勒马问道“可见贼人在此山中?” 那妇人见韩世忠威猛高大,又是官身,不敢诓骗,只言说山上隐蔽处确有一个山洞,韩世忠大喜,命令村妇上前带路,又在山林中走了数里,终于到了方腊藏身的帮源洞中。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方腊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武松则是小说家虚构的。历史上真正擒方腊的人物,其威名远非武松所能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抗金名将韩世忠。 韩世忠出生于现在的陕西省绥德县。小时候家里特别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长大后的他身材魁梧,膂力过人,经常跟一帮狐朋狗友四处惹是生非。因其排行老五,当地人称之为“泼皮韩五”。 据说有一天,韩世忠在街头算命,算命先生说他仪表不俗,日后定能位列三公。当时穷困潦倒的韩世忠认为算命的在故意消遣自己,于是挥拳将他胖揍一顿,其蛮横无理可见一斑。 但整日在市井厮混终究不是个出路。当时,北宋与辽国、西夏摩擦不断,因此朝廷在民间广泛募兵。血气方刚的韩世忠正愁有力没处使,而且参了军还能混口饭吃,因此他毅然决然踏上了军旅之路。 不得不说,韩世忠在上阵杀敌这方面确实很有天分。每次出征,他都一马当先,悍勇无比。凭借自己用命拼下的军功,他一路由小卒成长为进武副尉。 当时的大宋政权,尽管面临着外敌的不断侵扰,最高统治者宋徽宗却依然只知道贪图享乐。因其酷爱花石纲,各级官府就在民间横征暴敛,大肆搜刮,拿民脂民膏去迎合“艺术家”皇帝的小爱好。 1120年,睦州青溪县的一名漆园主自称圣公,率领一帮农民,杀死了当地豪强。然后他们以帮源洞为据点,号召临近州县的农民,正式发动了起义。 这名漆园主正是北宋著名的起义军首领方腊。方腊振臂一呼,江南各地响应者无数,起义军的规模很快发展到了几十万人,他们接连攻下杭州、歙州等地,打得官兵溃不成军,一时间威震东南。 义军占领杭州之后,积怨已久的农民军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们扒了蔡京家的祖坟,抓住当地的官吏,或割肉断肢,或乱箭穿身,用尽办法折磨他们。最后还放火烧城,死者不计其数…… 正当起义军在江浙地区势如破竹之时,宋徽宗终于坐不住了,他派出北宋的中央禁军,以童贯和谭稹为首,共率大军十五万南下征讨方腊。并下诏:得到方腊的首级者,授为两镇节度使。 此时的韩世忠是王渊麾下的一员偏将,在朝廷诏令的号召下,他对方腊作战时不仅表现勇猛,还十分有谋略。他以伏兵之计,仅领两千士兵就在北关堰大破方腊军,让王渊不禁赞叹:真万人敌也! 随着朝廷的大力反扑,起义军逐渐陷入被动。毕竟他们在装备和作战素质上跟朝廷的正规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随后,起义军连连败退,在杭州、婺州相继失守后,方腊率残部退入了青溪峒。 立功心切的韩世忠紧追不舍,率一支小部队很快也来到了青溪峒附近。青溪峒地势险要,环境复杂,非当地人很难在这山谷深处找出通道。方腊藏身于青溪峒里的帮源洞,那里是他起义的根据地。 由于方腊坚守洞中不出,心急的韩世忠决定单枪匹马上山搜寻。他一路披荆斩棘,走了好多时辰后,连个人影都没见着。眼看天色将晚,天一黑更是险象环生,因此他坚持一定要在天黑之前找到方腊。 正在这时,韩世忠突然发现前方有人走动,于是拍马上前,原来是一位妇人在背着背篓采药。于是勒马问道:“我奉诏讨贼,敢问山中可有贼人藏身之处?” 那妇人吓了一跳,见韩世忠身骑骏马,手持长矛,一身官家穿着,威武高大,便不敢隐瞒,手指了指远处,说道:“我只知道那里有个很大的山洞叫帮源洞,不过洞口很隐蔽。” 韩世忠听完大喜,但考虑到前方山径曲折难行,便命令妇人在前面带路。就这样他们在山林中走了数里路,果见前方丛木掩遮下,隐隐显现出洞口的形状。韩世忠让那妇人离开,自己持矛径直深入。 初入洞中并未见有什么异样,但越往前走似乎越能感觉到有些动静。他小心翼翼向前潜行,直到听见前方窟穴有人声传来,悄悄走近,果然是方腊一帮人。 韩世忠手执长矛跃身便刺,方腊大惊,他万万没想到官兵能找到这里,慌不迭地连兵器都顾不得拿。韩世忠身手矫健,连杀对方数十人,并且一把抓住了方腊,将其押解下山。 立了大功的韩世忠志得意满,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刚出青溪峒,就碰到了等候多时的童贯的部将辛兴宗,他得知韩世忠亲自上山擒方腊,就把守在青溪峒坐收渔翁之利。 辛兴宗抢了方腊及其他俘虏,冒领了功劳。韩世忠怒火中烧,怎奈自己职位太低,也就不敢多说什么。后来将领杨惟忠得知了此事,向宋徽宗直言了真实情况,韩世忠这才被升为承节郎。 北宋朝廷经过方腊起义的打击,已经日薄西山,摇摇欲坠了。而韩世忠并没有因朝廷赏罚不明而失去进取之心,反而在日后的对外战争中越战越勇,最后成为和岳飞齐名的南宋“中兴四将”。
1121年4月,方腊兵败逃往淳安县青溪峒,韩世忠穷追不舍,到山中不见踪迹,突然,
麻麻赖赖
2025-05-26 14:10:44
0
阅读:1373
苏米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