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说:“千万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天生的领袖。”他认为,过度神化毛泽东,会出现孤立毛泽东的现象。 他真不愧是毛主席的知音!在1949年的一次报告会上,周恩来要求大家:不要神话毛泽东,而是要“学习毛泽东”,这样的领袖是从人民中产生的,是和中国人民血脉相连的,如果把这样一个领袖当成“神”,那就把我们的领袖孤立了,我们还怎么去学习他呢? 周恩来第一次要求大家学习毛泽东,还是红军时期。周恩来在没有去苏区时,就听说“朱毛”红军打仗很厉害,当他真的来到苏区,尤其是见证了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水平后,周恩来更加笃定,毛泽东就是未来革命胜利的关键。 第一,学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在苏区,周恩来就已经察觉,好几次的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采取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术,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比当时博古等人的呆板战术更为有效。 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周恩来都在有意无意地在中央开会时说:“我觉得毛泽东同志有较为丰富的游击战经验,是不是听听他的看法?”但由于当时很多人反对,周恩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他只能等一个机会。 一直到湘江战役惨败后,大家纷纷要求博古下台,周恩来知道机会来了,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力挺,坚持让毛泽东同志进入军事决策层。不久,毛泽东成为了最高领袖,这才挽救了红军。 此后,毛泽东靠着“四渡赤水”惊天妙手,让大家彻底信服,3万红军竟然在敌人40万大军中跳出包围圈。 作为这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周恩来此时已经认定,毛主席是具有极强的军事天赋和军事能力,日后革命必然会胜利。在此后多年,周恩来每次和将领交谈,都会要求多多学习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可见,周恩来对毛主席是绝对信任和敬佩的。 第二,学习毛主席的政治思想 周恩来曾说,毛主席读了很多书,他读的很多古代文学作品丰富了他的知识。 红军时期,毛主席就写出了很多出色的文章,比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毛泽东通过实地调研说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坚持要把群众作为革命斗争的关键,告诉大家,一定要让党的政策始终与人民利益紧密相连。 《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著作,则从方法论层面深化了政治思想的科学性。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为分析中国革命的复杂矛盾提供了锐利武器。 周恩来在学习中特别强调,毛泽东的政治思想 “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他在处理西安事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实践中,正是运用这一思想,灵活协调各方利益,最终实现了政治目标。 第三,学习毛主席的诗词 周恩来和他的爱人,都是毛主席重视的“诗词铁粉”,可能这样说有点夸张,但他们确实非常喜欢毛主席的诗词。 邓颖超有一次问毛主席,最近写了什么词,要必须让毛主席拿出来。后来毛主席创作了两首,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首就是《鸟儿问答》,他还告诉周恩来,是“小超”问我索词我才创作的,足以见得邓颖超对毛主席诗词的喜欢。 早在瑞金时期,周恩来就对毛主席的诗词赞佩有加,每当陈毅和毛主席在一起探讨诗词时,周恩来就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1945年,毛主席的一首《沁园春雪》轰动全国,周恩来积极组织党内文人,和国民党文人展开斗争。 另外,在社交场合,周恩来也多次引用毛主席的诗词,比如他在国际上,多次引用 “无限风光在险峰” 回应国际友人,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眼光,又巧妙传递了外交立场。 有一次尼克松来访,周恩来和他交谈时,就用毛主席创作的一首《咏梅》回应,说“毛主席在诗词中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尼克松觉得,周恩来对毛主席的诗词颇有研究。 1976年1月,毛主席的两首词发表了,周恩来得知后十分高兴,尽管他已经到了弥留阶段,依然让秘书买回来诗词,当他听到“不须放屁”时,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几天后,周恩来安详离世。 多年来,西方媒体一直对中国的毛泽东和周恩来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比如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美国作家埃利奥特·贝特曼,法国作家弗罗芒坦等,他们一直研究毛主席和周恩来,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有人说是战友,有人说是知己,也有人说是胜似兄弟的“手足情”,不过,我认为还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得比较贴切,他说:“毛周”实际上在性格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但他们可以彼此信任几十年,是一种“共生”关系。 意思就是,对新中国来说,“毛周”二人的关系非常巧妙,是缺一不可的。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老彭,你看这中
【4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