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马家军正欲处决一名年仅十二岁的小红军。谁知少年凛然说道:"不如用大刀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5-27 06:09:04

1936年,马家军正欲处决一名年仅十二岁的小红军。谁知少年凛然说道:"不如用大刀砍了我,省下这颗子弹去打日本人!"谁曾想,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竟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消息源自:《陇南徽县地方史料:烽火岁月中的赤子之心》徽县文史档案馆编撰,另参考《陕甘革命根据地回忆录》1982年版】 1936年的西北黄土坡上,风一刮就能呛满嘴沙子。张金龙蹲在村口磨刀石旁,裤腿短了半截,露出结满血痂的膝盖——这是三天前跟着红军运输队突围时摔的。十二岁的孩子还不懂什么叫战略转移,只听炊事班老赵说过:“咱们多运一袋粮,前线就能多打死个日本鬼子。” “娃子,喝口糊糊再磨镰刀。”猎户李大山的老伴王婶端着陶碗过来,碗底沉着几粒没碾碎的荞麦皮。张金龙接过碗时,发现老人家的手比他还抖得厉害。前天夜里马家军来搜村,他们硬是把这孩子塞进地窖的腌菜缸,上面压了三大袋黍米。 谁也没想到马家军的皮靴会踹开李家柴门。当那个络腮胡军官用马鞭挑起张金龙的下巴时,孩子领口露出的半截红布条像道烧红的烙铁——那是他偷偷把红军袖章改成的内衬。 “小赤匪还挺会藏!”军官的冷笑让院里看热闹的村民齐刷刷退了半步。李大山突然扑上来抱住军官的腿:“老总明鉴!这就是我娘家侄儿,打小放羊的傻娃……”话没说完就被枪托砸得满嘴是血。 张金龙被反绑着推到打谷场时,太阳正晒得麦秸噼啪响。他看见有个小兵往汉阳造里压子弹,黄铜弹壳在土墙上磕出清脆的响。不知怎么突然想起参军那天,宣传队的女兵教他们唱“我的子弹不转弯,一枪打穿东洋船”。 “用大刀砍死我吧!”这孩子嗓子还带着变声期的嘶哑,却震得拿绳子的兵痞手一抖,“省下一颗子弹去打日本人!”络腮胡军官举着驳壳枪的手顿了顿,枪管在太阳底下泛着蓝光。场院边有个戴瓜皮帽的老汉突然开始擤鼻涕,声音响得像吹唢呐。 后来据李大山说,那军官盯着孩子看了足有半袋烟工夫,最后竟把枪插回了牛皮套。“滚远点!别让老子在战场上再看见你这号愣头青!”这话听着比三九天的西北风还硬,可张金龙被松绑时,发现军官的马鞭梢头一直在打颤。 三个月后,当张金龙带着新编入的民兵连炸毁日军运输队时,他总要把缴获的子弹擦得锃亮。有次战斗间隙,通讯员听见这位年轻的指导员对着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嘀咕:“当年要是多省下一颗……”话没说完就被炮弹掀起的尘土盖了满脸。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