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的底部,投资机会的心得。 本周末我与行业的朋友密集的电话沟通交换观点,

丹萱谈生活文化 2025-05-27 08:14:55

医美行业的底部,投资机会的心得。 本周末我与行业的朋友密集的电话沟通交换观点,有一些心得感想与您分享。本次交流最多的就是"这个底部还有多长?","xxx是不是下一个盈利型产品"等等。咀嚼思考後搭配前期的分析判断我有以下几点趋势的发想。 1. 上游企业主动下沉仍是今年主旋律: 2021年三家医美企业带领的再生材料风潮至今,虽然先发优势让三大品牌仍有过人之处,然而2025年的今天包含Caha已经推出了超过8款合规的产品(未来若加上OEM贴牌的更是不好估算)。再加上能消费万元/支以上的用户於过去三年已有充分覆盖,也因此我於2024年提出的"再生材料相关企业必然主动下沉的战术战略"今年仍维持预期不变。请不要认为企业主动下沉以价换量必然是利空,我们以今年业绩较佳的某医美上市企业为例,为了主动防御即将获批的几家同类产品,与其届时被动降价竞争,不如提早主动下沉放开机构开户限制加速渗透,沈淀用户心智之後,即使未来价格竞争也不会落於下风。我们认为2021年开始推广再生材料的三家企业都拓展了多种再生品类完善了产品梯队配置,即使将原先 x万/支的产品降价至 x千/支的价格梯度,既可以吃到再生材料在万元以下供给空缺的需求带,也不需要担心万元以上定价产品的缺失。也因此我们判断企业将开始争抢相关价格带的话语权。 2. 产品的商业逻辑仍被医美机构摆在首位: 中小医美机构今年的现金流水位相较去年更加严峻,上海的医美机构牌照转手价格已跌破30%(上海的机构牌照是总量管制,具备观察意义)。从历史经验来看,只要上海医美机构牌照转手价格跌幅达到40%以上,则医美机构供给侧出清将能阶段性见底,利润水平或将开始逐渐修复。然而在此之前,为了维护机构现金流水位的健康以及存续,产品或项目的商业逻辑仍将被医美机构摆在首位(也就是将更多关注利润空间,譬如一位医美机构销售在相对固定的提成制度下,水光项目会推荐传统透明质酸还是重组胶原蛋白?)。也因此,利润空间较大但是供给有限的项目将成为确定性放量的优先选择(所以我们後面可以观察看看PDRN,就算获批的医药企业是医美行业新手,地区经销商也会为了争抢代理而强破头压销量目标)。 3. 国内太卷,并购+出海开始受到重点关注: 前面两点短期难以缓解,也因此我们认为上游企业做大基数後为了熨平波动,势必要通过收并购优化产品线,并且藉机升级平台机制甚至出海。未来我们相信将不只是爱美客以及华东医药的sinclare有意愿推进此事。 结论:继续看好1. 新成份或材料组合(重组胶原蛋白,PDRN,ECM,脱氧胆酸类产品等等,需要相关公司名单可联系我们团队王越),2. 再生材料下沉,3. 平台型企业通过收并购以及出海做大走出底部的投资机会。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