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8岁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谁料,上飞机前,被人一把拉到

麻麻赖赖 2025-05-28 15:24:51

1964年,28岁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谁料,上飞机前,被人一把拉到照相机前。看到她灿烂的微笑,旁人直言:“准备去牺牲,那是遗照!”

戈壁滩上的太阳毒辣辣地晒着,二十八岁的女飞行员站在停机坪前整理飞行服。

这是1964年普通的一天,但对张连芳来说却藏着天大的秘密——她刚刚接到通知,要调往西北执行特殊任务。

没有人告诉她具体内容,连飞行路线图都是装在密封档案袋里的。

她往嘴里塞了块压缩饼干,把齐耳短发塞进飞行帽,登机前习惯性地拍了拍机舱外皮。

张连芳打小就是个敢闯的姑娘,生在山东普通农户家里,她爬树掏鸟窝比男孩还利索。

高中毕业那年,学校墙根底下贴出两张告示:红纸黑字写着选拔留苏学生,黄纸上印着招飞通知。

同学们都挤在红榜前叽叽喳喳,她却盯着黄纸上的"空军"俩字挪不开眼。

当天下午就跑去体检,医生拿听诊器听了她扑通扑通的心跳,笑着说这姑娘肺活量顶得上三个男兵。

在徐州航校那三年,张连芳逮着机会就往气象室钻。

那时候飞机上没卫星导航,全凭领航员拿尺子量地图、掐着秒表算风速。

她枕头底下总压着本《航空领航手册》,熄灯后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参数。

教员发现她这个习惯,非但没批评,还把自己的计算尺送给了她。

这把铜尺子后来跟着她飞遍大江南北,大兴安岭救火时在浓烟里找方向,南海搜救时顶着台风测航线,尺边都磨出了凹痕。

1964年春天,张连芳突然接到紧急调令。

部队领导只说要去西北,具体任务保密。

她收拾行李时特意多装了几双厚袜子——听说戈壁滩夜里能把人脚趾冻掉。

等到了马兰基地才明白,这儿比想象中还要荒凉。放眼望去全是黄沙,营房像火柴盒似的戳在沙窝里,喝的水都带着咸苦味。

但更让她吃惊的是任务内容: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做空中保障。

那几个月,张连芳和战友们天天在罗布泊上空转悠。

这片天空干净得邪乎,连只鸟影子都瞧不见,飞机仪表盘动不动就抽风。

有回遇上沙尘暴,能见度不到十米,她硬是靠着手里的计算尺,把偏离三十公里的航线给掰回来了。

地勤人员后来检查飞机,发现进气口堵满了黄沙,说这能平安着陆真是命大。

最要命的是取样任务,原子弹炸响那刻,张连芳正坐在驾驶舱里待命。

蘑菇云腾起来的时候,整个天空都在打闪。对讲机里传来指令,她一把推满油门就往云柱里扎。

机舱里热得像蒸笼,仪表盘上的指针乱跳,震得人手发麻。

后舱的取样器刚吸满空气,她突然发现云层里有团黑影——是前头飞机的尾流!

千钧一发之际,她猛打方向舵,机翼擦着气流边缘掠过去,机舱里装样品的铅罐哐当砸在地板上。

等安全降落,地勤兵跑过来要扶她下机。

张连芳摆摆手自己蹦下来,就是走路有点打飘——刚才那趟相当于吃了正常人半辈子的辐射量。

基地医院给她做全身检查,白大褂们拿着检测仪围着她转,仪器滴滴响个不停。

可她倒好,转头跟炊事班要了俩馒头,蹲在机库外边吃边看机械师修飞机。

这事儿过去半个月,上级突然通知要补拍工作照。

张连芳被拉到照相机前还纳闷:原子弹都炸完了还拍啥呢?

后来才听说,当初进蘑菇云前拍的那张笑脸,其实是留着当遗照用的。战友打趣她命硬,她咧嘴一笑:"阎王爷嫌我嗓门大,怕吵着他睡觉。"

往后的岁月里,张连芳身上落下了不少病根。

阴雨天骨头缝里钻着疼,体检单上的指标老是标红。

但组织上安排她去疗养,她总说等忙完这阵子。

后来转到民航带徒弟,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把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训得直抹眼泪。

有回学员问她怕不怕死,她指着窗外起落的飞机说:"当年在蘑菇云里穿的时候,满脑子就想着取样罐别摔了,哪顾得上怕?"

如今马兰基地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柜里摆着当年那架伊尔-12运输机的模型。

解说员讲到"女飞行员三进蘑菇云"时,参观人群总会发出惊叹。

要是张连芳在场,准会摆摆手说:"什么男女不男女的,离地三尺都一样是铁打的!"这话听着糙,却实实在在是从黄沙漫天的戈壁滩里淬炼出来的。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